如何拥有“见微知著”之智慧? 见微知著



01


作为《史记》世家系列的开篇,《吴太伯世家》中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位是吴太伯(周文王的大伯父),为了让弟弟(周文王之父)继位,远走荆蛮,当地一些民众感念于他的仁义,自愿归附,形成了吴国 。而另一位被司马迁着墨记载的,是吴太伯的后世子孙季扎 。


季扎是一位被孔子盛赞的君子 。在《史记》中,司马迁也对季扎十分赞叹,称其“见微而知清浊”,看到一点儿蛛丝马迹,就能知道事的来龙去脉 。季札曾受吴王委托,出使中原各国 。他每到一地,都能预见这里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这些预言在数年后,都一一应验了 。


公元前544年,33岁的季札来到当时公认的礼乐之邦鲁国 。鲁王奏乐招待季扎,听完齐风,季扎感慨:曲调雄浑开阔,彰显大国之风,这一定是姜太公创建的齐国,发展不可限量 。听完《郑风》,他评价说:繁琐过分,郑国恐怕会率先亡国吧?听完《秦风》,他则说:这个国家大到一定程度,恐怕能与周王朝的鼎盛时期相比 。


历史证明,季扎的预判非常准确,齐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郑国在一百多年后早早灭亡,而秦国最后一统天下 。


离开吴国后,季扎前往齐国 。在这里,他结识了齐国大夫晏婴 。此时的齐国经历十几年内乱,国家大权掌控在权臣手中 。季札劝告晏婴:把你的封地和官职交出去,如此才能幸免于难 。齐国的政权将会再次回到齐王手中,在此之前,不交出土地官职,随时都可能有遭受祸乱的危险 。


晏婴听从了季扎的建议,后来齐国爆发四族之乱,晏婴幸免其中 。动乱结束后,齐王重掌大权,开始重用晏婴 。晏婴也由此开始了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道路,帮助齐国重新走向强盛 。


02


【如何拥有“见微知著”之智慧? 见微知著】季扎到底是如何做到这般洞察先机、料事如神的呢?这种“见微知著”的智慧究竟从何而来?


所谓智慧,其实就是人对世间事物本质和真相的理解程度 。一个人对人生社会的本质规律体证得越深,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判定就会越准确 。


何谓本质规律?比如民心即道,各诸侯国的音乐是当地民风民心的体现,也是道的呈现 。如果一个国家盛行雅乐,潜移默化中可以涵养人心向上的力量,从而促使社会风气日益向善;如果靡靡之音流行,世风日下,国家迟早陷入危难 。


再比如,一个人的格局境界决定了他所成就的事业大小 。季札出使齐国,看到了齐王的雄心和能力,所以才会判断齐王早晚重握实权 。


03


世间万物的发展莫不受各种规律的支配,季扎深谙规律之道,因而能够拥有如此出众的敏锐分析和洞察能力 。今天我们学习《史记》,目的不在于记住多少个历史故事,而在于体会到故事背后的内在规律,从而更好地引领企业的经营与个人的成长 。


最后想要补充一点的是,有时候规律发生作用的外在表现可能没有那么明显,事物的因果转化也可能没有那么快速、直接 。


举例来说,也许有的大企业当下的发展并不乐观,但它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规模,或许是因为企业家在创业时有一份纯粹的发心,这就相当于在一片沃土上种下了一颗很大的种子,因此即便后来荒于耕耘,又或忙于种下其他种子,但因为最初的土地、种子很好,所以也能结出事业的硕果 。


换个角度来看,虽然中小企业体量小、资源少,但若借助大势,在关键节点上种下利益客户、行业、社会的种子,也能收获小因大果的成效 。


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中华经典,每个人都能更加深刻地体悟世间规律,提升见微知著、洞察先机的智慧,拥有硕果累累的事业与人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