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谁

对于一名作家而言,作品是放在第一位的,读者也很少会关注到,作家本人的长相 。可是有一位作家,在他那个时代,因为“长得丑”,被不少人嫌弃,导致他辛苦写出来的书,也一度滞销 。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谁】好在这位作家并没有气馁,凭借真才实学,赢得了行业权威的支持,一跃成为了畅销书作家,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这位励志人物,就是“洛阳纸贵”的主人公,左思 。
01 看脸时代左思生活在魏晋时代,他是山东临淄人,家族世代重视儒学 。左思的父亲左雍,只是小吏职位,身份卑微 。
幼年的左思,相貌丑陋,身材矮小,更糟糕的是,他说话还有一些结巴,语言表达能力很差 。为此,父亲十分的嫌弃,认为这是一个没有灵性的孩子 。
在父亲眼中,左思学书法,比别人慢半拍,字形扭曲难看;左思学鼓琴,总是不开窍,入门技巧都掌握不了 。真正应了那句:“学啥啥不行,倒数第一名” 。
及至儿子成年,左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虽然他长大了,但是懂得的知识,还没有我小时候多!”
左思听到此话后,很是悲伤,他不甘心受歧视,于是更加发奋了 。慢慢的,他变得不愿意和朋友出去玩了,成了一个标准的宅男 。
左思每天把时间安排得很满,总是刻苦读书到深夜 。日常也表现得很谦虚,经常主动向他人求教 。别人一遍能记住的内容,他看了很多遍还没有记住,就想了一个笨办法,把书抄下来,边抄边背,直到完全记住为止 。
后天的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功夫不负有心人,博览群书的左思,在学业方面大有长进,二十来岁时写出来的文章,辞藻华丽壮美,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周围人对他的印象渐渐改观,夸赞这是一个才学出众的青年 。
可惜,那是一个看脸的时代,花样美男不计其数,其貌不扬的左思,根本引不起人们的兴趣 。加之他整天宅在家中,朋友很少,并没有什么人脉资源 。
那更是一个讲究门第的时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出身寒微的左思,想要突破阶层局限,可能性太小,前途极不乐观 。
也许,终身守着一个低微的官职,已是他最好的归宿了 。
02 创作起点人的命运,总是难以琢磨 。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就这样不期而至 。
左思的妹妹左棻,由于善写文章,又恰逢皇宫大规模选妃,她有幸被晋武帝司马炎相中,入宫做了妃子 。
其实,一个爹妈生养的左棻和兄长,都属于相貌不佳人士,她之所能被喜好美女的司马炎纳入后宫,全归功于自己的才华 。左棻,因此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第一“丑女”作家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就这样,左思举家欢欢喜喜搬到了京城,父亲左雍也升了官职 。随着整个家族地位的提升,左思的前途似乎有了新希望 。很快,他被封了一个秘书郎的职务,通俗来讲,就是国家图书馆管理员 。
另一边,妹妹左棻的处境则比较糟糕,她虽然身为妃子,也只是司马炎的猎奇之物 。晋武帝真正看中的,不过是她的文学光环,可以借此标榜自己的学识和品味 。左棻犹如工具人一般,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宠幸,这是一位才女的悲哀 。
再说左思,谋得了一个闲差,他的心态似乎不错 。对于宅男而言,整天徜徉在书籍的海洋,总好过被父母不停地唠叨 。工作之余,他开始专心创作 。近水楼台先得月,国家图书馆里的各种资料,成为了他的最好素材 。
《齐都赋》
于是,在读过大量名著之后,左思灵感突现,他花了一年时间,洋洋洒洒写出了一篇《齐都赋》 。凭借这篇文章,左思在文学界终于小有名气 。
实现了一个小目标,左思并不满足,在他的脑海里,萌生出了更大的目标 。
03 洛阳纸贵左思开始继续研究名家名作,结果发现,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二京赋》,虽然辞藻华丽,却缺少依据,属于假大空性质的文章,自己完全有能力写出更好的作品 。
所以,他决定筹划一部巨著,写一篇关于蜀都、吴都和魏都的文章 。左思首先去拜见了名人张载,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对方看 。见张载对他十分欣赏,左思借机向对方询问四川的详细情况 。
后来,他又广泛搜集资料,请教有经验的学者,还特意跑去蜀都、吴都和魏都实地考察,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回来以后,左思开始闭门写作 。在他家门口,厅堂中,庭院里,甚至厕所内,都摆放着笔墨纸砚,方便随时有灵感了,可以顺手记录下来 。每当夜深人静时,其他人早已进入梦乡,唯有左思还在伏案加班,修辞炼句 。
倾尽十年光阴,一万二千余字,《三都赋》横空出世 。这部惊世之作,由《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部分组成,涵盖了三都的山川、物产、花鸟、风俗、人情、艺术等等,行文有据,雄浑精深 。
这十年,是凝结无数心血的十年,也是左思追求逆袭的十年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左思再次遭到无情的打击 。
他的《三都赋》根本无人问津,没有激起丝毫水花 。也许因为他是无名小卒,也许因为他是微寒出身,总之,人们对这部作品充满了歧视与偏见 。
不愿自己的心血就此埋没,左思一时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就在这节骨眼上,一个朋友的话,点醒了他:何不借助名人效应,请大腕儿为你推介呢?
左思茅塞顿开,他马上去拜访了文坛大佬张华 。张华一向热衷于提拔年轻人,看完作品,感慨万千,主动将左思推荐给了另一位大佬,皇甫谧 。
皇甫谧阅读过作品后,也极为赞赏,欣然提笔,给左思写了一篇序言 。接着,左思又去拜访了张载、刘逵,这两位文人给文章作了注释 。
是金子总会发光,随着各界名人加入点赞队伍,他们的大量粉丝,也逐渐关注到了这部作品 。《三都赋》一经发行,迅速风靡了京都,豪门贵族争相传阅,达到了刷屏的地步 。甚至此前讥笑左思的陆机,细细阅读之后,自觉无法超越,于是中止了已在构思的同题之作 。
而当时没有复印技术,大家只能在纸上抄写,导致洛阳纸价猛涨,很快达到了两三千文 。后来由于当地纸张断货,一些人只得从外地购纸,继续抄写 。成语“洛阳纸贵”,由此而来 。
就这样,不被看好的丑男左思,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当红作家 。
04 咏史咏怀《三都赋》引起了文学界的讨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位新人,左思顺利打入了名士圈子 。当朝权贵贾谧,邀请他去主讲《汉书》,左思借此机会,成为了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成员 。
可惜种种名誉,并未让左思的仕途得到太大改变 。他依然没有升官加薪,还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务员 。从很大程度上说,正是因为他出身寒门,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注定了他一生不被重视的悲剧 。
人间沧桑,世态炎凉,左思看在眼里,藏进了心里 。他唯有将自己的无奈和抱负,抒发在另一部作品里 。那也是代表他最高文学成就的作品,即《咏史八首》 。
八首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抨击不合理的现行制度,表达自己的宏伟理想 。对比、对偶、比兴、叙议结合,各种写作手法灵活运用,可读性很强,被评为“创成一体,垂式千秋” 。
它突破了浮艳繁缛的太康文风,犹如一股清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畏权势、有才华有抱负的文人形象 。这部作品,奠定了左思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在“八王之乱”中,贾谧被诛杀,左思选择退隐,闭门专心著书 。后来齐王召他回去做官,对朝廷早已失去信心的左思,以身体有疾,婉转回绝 。
太安二年(303),河间人张方攻进洛阳,左思携家带口移居到了冀州 。永兴二年(305),没有卷入政治争斗的他,在冀州家中平静离世,享年五十五岁 。这位一生不得志,“清风明月”般的诗人,终究化作了一抔黄土 。
05 左思风力左思的《三都赋》,享有“古今第一赋”的美誉,名垂千史 。他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咏怀的先例,成为后世效法的范本 。
他另有《招隐》诗两首,描绘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世外桃源,超凡脱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成为了名句 。还有《娇女诗》一首,关于两个幼女,感情质朴,慈父晒娃的得意之情,跃然纸上 。
他被钟嵘称为了“左思风力”,陶渊明、谢灵运、白居易等人的创作深受他影响 。他所创的“涧底松”这一艺术形象,也被后人反复拿来使用 。
勤奋、执着、热爱写作的左思,在重颜值、重门第的魏晋时代,用文学之才,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他深知世俗黑暗,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这份高尚情操,更是得到了“岂潘(潘岳)、陆(陆机)辈能比!”的高度评价 。
世道总不公,人生需抗争 。最简单,不过尽心又尽力,最难得,不过接受与放下 。践行,是另一种幸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