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的基本框架 怎么写调研报告

全文:2100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研究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触及实质和深层次问题;要避免一概而论,深入分析原因,澄清事实,彻底说实话;要避免治标不治本,发现和掌握客观规律,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对策建议,标本兼治,提高调研报告的深度 。
避免空谈论意义或情况 。
研究报告有深度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讲有用的、新鲜的东西,而不是讲众所周知的、没有意义的东西 。这里注意“两个避免” 。
一是避免无意义的谈论工作的意义 。当一项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或者某个问题比较严重,但是还没有引起领导足够的重视,谈论这项工作的意义就是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 。当某项工作领导已经非常重视的时候,就没必要再谈工作的意义了 。
比如,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现在各级领导干部普遍深有体会,无需多谈 。再比如,领导已经部署开展某项工作,调研报告谈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些可笑 。
另一个是避免不必要的谈论趋势或情况 。当一项工作面临新情况,领导可能认识不深、不清楚时,调研报告可以深入分析形势,判断发展趋势;当领导者对形势和趋势有了清晰深刻的认识,就可以不再谈论形势和趋势 。
比如,目前相关领导干部对工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发展趋势了解较多,除非研究报告对发展趋势做出更深入、更全面的分析,或者分析有独到之处,否则长篇大论地分析形势和趋势意义不大 。
避免淡化这个问题 。
反映客观事物,必须坚持辩证思维,既充分反映成绩,又如实揭示问题 。掩盖问题不符合事情本来的样子,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推进 。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避免两种不良倾向:
一个不好的倾向就是避而不谈问题 。有的工作建议调研报告总结经验做法,展示工作亮点,然后直接提出对策建议 。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很难从报告中知道具体存在哪些问题,更谈不上相关建议是否有效 。不谈问题,也许是为了避免相关部门告密的嫌疑,或者是担心领导看到问题不高兴,但不谈问题就是对领导隐瞒真相 。
还有一个不好的倾向,就是三言两语谈问题 。有些研究报告的成果和建议篇幅很大,而问题部分只有寥寥数语或者篇幅很短,就像一个头大身短腿粗的怪人 。
领导往往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粗略的把握,迫切需要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 。否则,领导无法对工作“知根知底”,影响科学决策 。可以说,谈问题,谈得详细,既是对领导负责,也是对工作负责 。
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
【调研报告的基本框架 怎么写调研报告】工作不要止于发现问题,还要探究问题的原因,“知其所以然” 。分析了原因,其实就能把握事物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 。只有找出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才能对症下药,提供真正有效的对策,领导才能判断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否可行 。
研究报告只谈问题不谈原因,相当于只谈症状不谈原因 。显然,它不能对症下药 。有些研究报告满足于指出问题,而未能找出原因和根源,导致相关问题年复一年的存在,从未得到解决,工作多年不见起色 。在分析原因时,既要分析客观原因,也要分析主观原因和政策性原因,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把握 。
比如,在分析当地工业R&D投资相对较低时,不仅要研究分析当地的产业结构,还要分析R&D投资强度高的工业企业所占比重,还要分析政策在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R&D方面的不足 。
再比如,在分析研究新旧动能转换时,不仅要看到引进大型高新技术项目的数量,还要找出地方在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方面的短板,以及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政策短板 。
总之,只有客观、全面、深刻地分析原因,才能找出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工作,否则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坚持事实或数字 。
无论是揭示问题还是分析原因,都需要有令人信服的论据 。事实或数据是有力的证据 。有些研究报告多是结论性的语言,缺乏有力的事实或数据,没有说服力 。对于很多工作,领导通常了解基本情况,掌握宏观层面的内容,但对微观层面的内容了解不多,尤其是各方面的具体数据和事实 。缺乏事实和数据的调研报告,往往与领导原本掌握的内容不谋而合,决策服务作用不大 。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报告要有数据或事实支撑,并不是说只要有数据或事实支撑就有深度 。
比如,有些研究报告虽然有数据和图表,但相关数据与报告的相关观点关联不大,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展示 。
又如,一些研究报告对问题的揭示并不深刻,对原因的分析也很肤浅,所以相关数据很难反映事物的本质 。可以说,只有将问题揭示和原因分析紧密结合,数据或事实才能更有说服力 。
根据问题的性质安排结构,选择材料 。
一篇有深度的研究报告还需要一个框架结构和有用的材料来充分表达主题 。
首先要明确,能体现事物本质的框架结构才是好的框架结构 。调查报告的深度主要体现在思想,对事物的分析和研究,而不是铿锵有力的语言和气势恢宏的气势 。不必在结构的创新、遣词造句的选择、语言的修饰上投入大量的精力 。
其次,要明确研究报告的框架结构是为了更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情况,揭示事物的发展和运行规律,而不是讴歌领导者,激发领导者的积极性,增强领导者的信心 。哪种结构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就采用哪种结构 。
最后,要加强对事物规律的研究 。没有对事物的深刻把握,很难列出合理的框架结构,也很难选择有力的素材来表达思想 。这需要深入的研究,甚至是长期的、细致的了解 。
(作者:田振都系山东省政府研究室二级研究员)

  • 平板车载重超过5万吨,1152轮,中国制造创造世界第一
  • 黑眼圈很重怎么去除(别怕,三招帮你补)
  • 剪映怎么去水印(按照这个步骤操作,就可以去掉水印)
  • 儿童尿煮鸡蛋真的有效吗(儿童尿煮鸡蛋科学吗)
  • 七种高血压食物千万不要碰(千万不要忽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