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发展的历史原因

唐诗发展概况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 。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 。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 。他们无沦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 。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 。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 。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 。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 。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 。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 。但他写得最好的诗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抒写不遇的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伟大孤独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 。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 。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 。此时诗坛群星辉映 。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 。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白可留 。”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琮 。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 。山村之夜,如诗如画 。他还有一些诗,宁静中带几分禅意 。在唐代的重要诗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位 。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诗人,有些诗写得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浓烈的人间情思 。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人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 。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 。《过故人庄》写做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 。《春晓》写春日那种明媚静美舒畅的感受 。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 。在这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 。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 。这时和王维、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相近的还有常建、储光曦等人 。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 。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 。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边塞诗,最有名的是《出塞》《从军行》 。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 。其他题材的诗他也写得很好,七言绝句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土,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 (《塞下曲》)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侠气质 。边塞诗人的代表,还有岑参 。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 。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 。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 。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 。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 。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 。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 。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 。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 。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 。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干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 。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 。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 。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两人的深厚友情成为千古传颂的文坛佳话 。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 。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 。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瞬”的抱负,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 。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 。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民生疾苦的诗作 。战争中的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 。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待被称为“诗史” 。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 。《春望》《登楼》《登岳阳楼》都是这样的诗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国之悲,已经很难分开了 。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取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 。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 。在他—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 。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尽力发挥律诗这—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又打破格律的束缚 。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人化 。像《春望》《春夜喜雨》《登高》等诗,都是例子 。有时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一个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组诗的形式 。用组诗写时事,是杜甫的创造 。律诗,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诗,是高度的成熟了 。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 。—般认为,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 。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成就面前,另寻新路 。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 。在这—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 。在他的诗里,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 。他的诗,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色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 。在这个诗派里,他的诗有着特别鲜明的风格特征 。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 。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 。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元、白都写有新题乐府,表示了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生民疾苦的同情 。白居易的50篇新乐府,有写得好的,如《卖炭翁》等 。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 。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的,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 。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

        晚唐诗歌又一变 。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 。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 。杜牧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江南春》《泊秦淮》等诗都是咏史佳作 。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李商隐 。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了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 。杜甫由写实而走向集大成,是又—个高峰 。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奇,或追求平易,别开天地,又是—个高峰 。诗发展至此,大有山穷水尽之势 。李商隐出来,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 。他是一位善于表现心灵历程的诗人,感情浓烈而细腻 。他的爱情诗深情绵邈,隐约迷离,刻骨铭心而又不易索解 。他的不少诗(特别是无题诗)情思流动是跳跃式的,意象组合是非逻辑的,意旨朦胧而情思可感,往往可作多种解释 。他的艺术技巧,达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极大地扩大了诗的感情容量,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最后的贡献 。

晚唐后期的诗人们,有的走向华丽,有的走向淡泊,而成就不大,已经无法和他们的前辈相比了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