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工作原理和前景


大家好,小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工作原理和前景,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工作原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卫星的瞬时位置作为已知起始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 。如图所示,假设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安装在T时刻的待测地面点,可以确定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t,加上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星历等其他数据,可以确定如下四个方程:
2、 上述四个方程中,待测点的坐标xyz和Vto为未知参数,其中di=cti(i=1234) 。Di(i=1234)是卫星 。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工作原理和前景】3、 1颗卫星
4、 2颗卫星
5、 3卫星4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ti(i=1234)分别是卫星 。
6、 1颗卫星
7、 2颗卫星
8、 3卫星4的信号到达接收器所需的时间 。c是GPS信号的传播速度(即光速) 。四个方程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xyz是被测点坐标的空间直角坐标 。子怡(I=1234)分别是卫星 。
9、 1颗卫星
10、 2颗卫星
11、 卫星4在时间T的空间直角坐标可以从卫星导航信息中获得 。Vti(i=1234)分别是卫星 。
12、 1颗卫星
13、 2颗卫星
14、 卫星4的卫星钟的钟差,由卫星星历提供 。Vto是接收器的时钟误差 。上述四个等式可用于计算待测点的坐标xyz和接收器的时钟误差Vto 。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