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经济与诗歌的关系

唐朝初期 , 由于刚刚遭受战争之苦 。人们都不愿意打仗 。在加上统治者的开明政策 。使得唐朝经济很快发展起来 。而这也促使了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反绮靡与主张文质并重 , 追求情思浓郁与气势壮大的文学思想倾向 。

文学思想倾向集中表现在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 , 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身上 。“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 , 卢、骆生年较早 , 约比王、杨长十馀岁 。四人的创作个性遣煌的 , 所长亦异 , 其中卢、骆长于歌行 , 王、杨长于五律 。但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 , 官小而才大 , 名高而位卑 , 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 郁积着不甘居人之下的雄杰之气 。

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 提倡刚健骨气 。


盛唐时期 , 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稳定的政治 , 繁荣的经济都为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体现在诗上就是崇尚风骨 , 追求兴象玲珑的诗境 , 追求自然的美 。唐开元、天宝年间 , 经济繁荣 , 国力强盛 , 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诗人 。他们“既闲新声 , 复晓古体;文质半取 , 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 , 论宫商则太康不逮” 。

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 , 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 , 诗人作诗笔参造化 , 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 , 气协律而出 , 情因韵而显 , 如殷璠所说的“神来、气来、情来” , 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 。这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

代表人物有以王维 , 孟浩然为中心的山水田园诗人 。以王昌龄 , 祖咏等人创造出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还有以边塞诗著称的岑参 , 高适等人 。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 , 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 , 狂傲的独立人格 , 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 , 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
【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 , 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 。他精通音乐 , 又擅长绘画 , 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 , 创造出“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 , 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
【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在于自然平淡 。尽管他的诗中也有刻划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 , 如“天边树若荠 , 江畔舟如月”(《秋登兰山寄张五》);“风鸣两岸叶 , 月照一孤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但非有意于模山范水 , 只是一时兴到之语 。观其全诗 , 多以单行之气运笔 , 一气浑成 , 无刻画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 , 不求工而自工 。
【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 , 其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的许多诗人 , 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 , 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 , 使他的诗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 。而岑参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是让人叫觉 。


中唐时期 , 是唐朝从兴盛到转衰的过程 。
唐玄宗后期 , 沉溺于声色 , 挥霍无度;且又沉迷于道教和密宗佛教 , 很少过问朝政 。朝廷大权先后落入权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手中 。自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到天宝十一载 , 李林甫专权16年;天宝十三载之后 , 杨国忠又独揽大权 。李、杨累起大狱 , 朝政在倾轧与清洗中一塌糊涂 。正直的士人无法立足朝廷;而当道奸佞之间 , 互相争斗;权相与拥兵权的边镇节度使之间 , 也矛盾激烈 。政权内部 , 已呈分崩之势 。在上者奢侈 , 必加重对民间的盘剥 , 王公百官豪富大量兼并土地 , 天宝后期 , 大量农民成为失去土地的流民 。在社会繁荣背后 , 隐藏着贫困与不公 。唐代社会在经历开元盛世的繁荣之后 , 正在酝酿着大的动乱 , 而玄宗却一无所知 。终于在天宝十四载 , 爆发了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 。这年11月 , 拥有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兵共15万 , 反于范阳 。翌年五月 , 潼关失守 , 玄宗仓惶奔蜀 。战火所经之处 , 州县残破 , 万室空虚 , 北半个中国疮痍满目 。从安史之乱起 , 至乾元三年五年间 , 全国人口从5288万锐减至1699万 , 可看出这场战争给唐代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 。

尚实、尚俗、务尽的诗歌思想:表现在创作倾向上的形态 , 功利主义的诗歌主张 , 从尚实、尚俗、务尽的诗歌创作倾向转向写身边琐事 。

这一时期的代表 , 先是韩孟诗派 , 然后是元白诗派 。
【韩愈】多长篇古诗 , 其中不乏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 , 如《归彭城》、《龊龊》、《县斋有怀》等 , 大都写得平实顺畅 。但是 , 韩愈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 , 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 。
【刘禹锡、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 , 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 , 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 , 便成了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
【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 。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 , 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 。
【杜甫】诗中的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 , 在与他同时或稍后的元结、顾况、戴叔伦等人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现和继承 , 而到了贞元、元和年间 , 则有了强烈的回响 。


从唐敬宗和唐文宗时期开始 , 唐帝国出现明显的衰败倾覆之势 。
国事无望 , 抱负落空 , 身世沉沦 , 使晚唐诗人情怀压抑 , 悲凉空漠之感常常触绪即来 。这种种抑郁悲凉 , 在晚唐诗歌的多种题材作品中都有体现 , 而体现得既早又突出的是怀古咏史之作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