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 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写作者陪吴潜沧浪亭观梅,抒发了词人缅怀英雄、感时忧国的情怀 。上阕前一半追忆韩世忠大败金兀术的英雄壮举 。后一半写词人与吴潜来游韩世忠所置的沧浪亭别墅,恍如隔世 。下阕写沧浪别墅观梅 。“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写得情趣与境界活灵活现,为下句“此心与、东君同意”作了铺垫,突出了词人梅花一样高洁的情操 。接着抒发今不如昔的愤慨,对南宋小朝廷进行婉讽 。
 
原文
【吴文英 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乔木生云气 。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 。旋小筑、吴宫闲地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
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此心与、东君同意 。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 。怀此恨,寄残醉 。
 
注释
①履斋先生:吴潜,字毅夫,号履斋,淳中,观文殿大学士,封庆国公 。沧浪:沧浪亭,在苏州府学东,初为吴越钱元池馆,后废为寺,寺后又废 。
②桥木:指梅树 。
③中兴英雄:指韩兴忠 。
④“战舰东风”句:指韩世忠黄天荡之捷,兀术掘新河逃走 。
⑤神州故里:指北宋沦陷领土 。
⑥遨头:俗称太守为遨头 。
⑦东君:春神为东君,此指履斋 。
⑧后不如今今非昔:王羲之《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
 
翻译
这里的树木都高大葱郁,云气苍然 。我们来寻访南渡英雄韩世忠的遗迹,心中暗暗地追想着从前的那些事情 。当年在黄天荡排开战舰与金兵激战,宋军屡屡告捷,只可惜天不助人,让金酋兀术给逃跑了,致使英雄的故乡神话陕北,依然沦于敌手 。不久,韩公为避权奸的迫害,便辞了官,在这建过吴宫的地方找到几间房子闲居了下来 。每当月明之夜,归隐在此的他,心情大概也有点像那位化鹤归辽、学道的丁令威了;可叹当年的花竹至今依旧充满微型机,而人事已全非了!那枝上梅花沾着清露,就像是溅满了泪水 。
 
您吴履斋先生为首集合了一支小小的游春队伍,走在青苔上,到此别墅中来寻访幽香,问梅树是否已经开花 。在梅边重唱一支新谱的曲子,催促这寒冷枝头的花蕊早早绽放 。这番心情实在与主百花的春神心思相同 。将来的事情,看来会更不如现在的,就好像现在已不是从前一样 。对着沧浪水,主客双方都默默无言 。还是把这一腔憾恨,寄托于残杯醉梦之中吧 。
 
赏析
吴文英与同僚游灵岩的《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虽在吊古之中有伤今成分,但毕竟词只就吴越往事咏史;本篇则又有不同,它通过寻访抗金名将韩世忠的陈迹,直接反映了当朝的时事、抒发了对国势日危的现实感慨,表现了他在政治上也富有爱国思想的一面,即况周颐所谓“与东坡、稼轩诸公,实殊流而同源”(《香海棠馆词话》〕 。这在梦窗词中是很少见,也是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 。
 
沧浪亭是苏州名胜,曾为韩世忠的别墅 。本篇主题由此而发,借沧浪亭看梅怀念抚金名将韩世忠并因而感及时事 。可见,此词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作品之一,而这种作品在梦窗词中实不多见 。“乔木生云气 。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词的前半阕从韩世忠沧浪亭别墅写起,“乔木生云气”,不仅写故家旧宅郁郁葱葱的气象,并暗示南渡的英雄人物离开此地已经很久,树木早已长得云气苍然了 。
 
“战舰东风悭借便”,是借用周瑜曾乘东风之便,大破曹操军于赤壁的典故 。这里作反用,意思是天不助人 。悭,是吝惜的意思 。这句连同以下“梦断神州故里 。旋小筑,吴宫闲地 。”两句,用深沉悲壮的语言,为当日黄天荡一战未能生擒活捉金兀朮,使得英雄的陕北故乡仍然沦于敌手而倍感惋惜,特别是为韩世忠后来因避权奸迫害休官退居而寄慨 。“华表月明归夜鹤”用的是丁令威化鹤重归辽东的典故 。这句连同以下“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三句从当时的韩世忠转入到今日看花游春的吴梦窗,“叹当时花竹今如此”,神韵凄绝,“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和新亭挥泪含有同样说不尽的感慨,由人事说到花竹,又由花竹而感染到人事,然后用“枝上露”点明梅花,“溅清泪”双绾花和人 。写得浑成自然,毫无刻意经营造作的痕迹 。
 
后半阕,紧接着从赏梅写起 。“遨头小簇行春队 。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宋代知州出游,被称为“遨头”,点明此来是陪吴潜寻幽探春 。问梅开否,催花唱曲,不仅是点题应有之笔,而且这里是用意双关,把催花开放,隐喻对当政者寄予发奋图强的殷切希望 。东君是春神,此处借指东道主人吴潜,“此心与东君同意”,表明宾主的思想基本一致 。是时边事日亟,将无韩、岳,国脉微弱,今非昔比 。履斋一意主和虽屡上奏疏但不蒙采纳,卒致败亡,这就是所谓的“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 。怀此恨,寄残醉” 。梦窗写此词之时已非南宋前期,因此,词意虽然表达了作者对国势的关切,但后不如今、寄恨残醉的调子是低沉的,缺乏鼓舞人心的昂扬斗志,根本不同于辛弃疾词的大声鞺鞳.这首词通篇结构严密,正如陈询所言:“前阙沧浪起,看梅结;后阙看梅起,沧浪结,章法一丝不走” 。全首空气清新,用典独到,跟他其它的大部分词作截然不同,这也充分显示了词人的功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