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发脾气怎么引导 面对孩子的哭闹如何控制脾气


文|凝妈悟语
说到孩子闹情绪,家长们都会如数家珍,同时为此烦恼不已:
宝贝3岁,性子急,玩的时候弄不好就气得砸东西、摔东西,甚至把球拍砸到妈妈身上 。看到这种行为就控制不住发火,有时会打他几下,让他感受疼不疼,但是他下次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
3岁10个月的宝宝,一不如意就发脾气、扔东西,回到卧室生闷气,直到制造一个“惊喜”才能把她引出来,简直是“孺子不可教也” 。
3岁多的宝宝,因为有了弟弟,妈妈没有太多时间陪伴他,他经常情绪失控,不满意就大喊大叫,吐口水 。气得动手打了他,过后很后悔 。
我家二宝也是这样,玩具玩不好、不想吃饭、不想出去玩、不想去看医生等等,都会哭闹,让人听了特别烦,越是不让哭,或者越是哄他,他越是哭得厉害 。
综上,遇到孩子有了坏情绪,哭闹、发脾气甚至摔东西时,家长的普遍做法是赶紧制止他的行为,让他能安静下来 。但是这样做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过后,孩子依然重复上演他的拿手好戏 。
为什么我们的措施无效,又该怎么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呢?为此看了不少文章、不少书,也进行了一些实践,终于找到了理想做法,孩子哭闹、发脾气的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 。
孩子哭闹、发脾气本身无害,阻止孩子发泄情绪才有害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说:“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 。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
知乎上有位朋友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妈妈就告诉她:不能哭、不能发脾气,所以她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努力隐藏自己的情绪 。后来就变成了会察言观色的人,特别敏感脆弱 。30岁都没有结婚,因为她看到相亲对象皱眉,都认为是对她不满意 。
也有心理研究指出:童年里过度的消沉、没有光彩的人成年后患抑郁症的概率更大 。
有位父亲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经历:
作为一个父亲,特别不称职,当孩子哭闹发脾气时,我不让她哭,不让她发脾气,甚至打她骂她,结果女儿因为抑郁休学在家
别说孩子,就是成人也会有情绪,如果总是隐忍,会憋出内伤,总感觉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如果当情绪来临的时候,哭一哭、流一流眼泪,或者找个倾诉的出口,情绪就会缓解很多 。只是成人的控制力强,不好意思像孩子表现得那么露骨,只能找个没人的地方,或者在深夜里哭泣 。
让孩子控制情绪,就是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从我们大人的角度看,孩子哭就是不坚强,发脾气就是不乖,所以总是忍不住阻止 。实际上,让孩子控制情绪就是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
从现实情况来说,孩子也不是无忧无虑的,会遇到很多引起情绪变化的问题 。比如:不想睡觉被逼着睡,他的行为受到限制,会生气 。到了一个新环境看到陌生人,不知道如何交往会害羞 。看到同伴比自己强,难免会心生妒忌 。生病了要去看医生,害怕打针吃药,会焦虑 。一个人睡觉,总是想到一些恐怖场景,会害怕 。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们因为失落而难过……不胜枚举 。
从生理上来说,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善 。人的大脑分为“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情绪脑”主管喜怒哀乐各种情绪,理智脑主管抽象逻辑思维 。孩子的情绪脑反应速度是理智脑的50倍,做不到及时控制情绪,所以动不动哭闹、发脾气 。
从能力上来说,孩子阅历有限,遇到的所有事情几乎都是新鲜发生,没有积累足够的方法缓解情绪,所以只能用最原始、最本能的方式发泄情绪 。几百年前,王阳明说过:“情绪不好,是智慧不够 。”
这样分析来看,孩子根本没有能力控制情绪,我们的刻意要求就是强人所难 。
不打不骂不哄,教他告别“坏情绪”就好 孩子有情绪实属正常,所以我们不能通过打骂、或者哄的方式阻止他发泄情绪,而是循循善诱进行引导,教他学会告别“坏情绪”的方法 。
【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给孩子一个拥抱
心理学家指出,拥抱有利于缓解孩子的沮丧情绪 。孩子哭闹发脾气是向我们发出的求助信号,内心缺乏安全感,希望我们走进他的内心帮助他 。
我们首先给他一个拥抱,让他感到被爱,获得安全感 。不训斥、不吼骂、不安慰,让孩子在情绪世界里呆一段时间 。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就能够有说有笑、正常交流 。这时,跟孩子聊天,让孩子说出自己为什么会有情绪,孩子就能够断断续续地说出原因 。
【孩子哭闹发脾气怎么引导 面对孩子的哭闹如何控制脾气】孩子不一定能够一次性说清,也不用着急,在看书、看动画片、玩游戏的时候,遇到相似的问题,可以引导孩子继续补充,慢慢就会变得完善 。
【学习告别“坏情绪”的方法】
①通过阅读了解各种情绪,以及缓解情绪的方法
孩子之所以在情绪中走不出来,是因为没有经历过,方法有限 。如果孩子能提前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学习对应的解决方法,在自己遇到时,就有更多选择,而不仅仅是哭闹、发脾气 。
比如阅读《拜拜了,“坏”情绪》这套书,一套6本,能了解生气、难过、妒忌、害怕、害羞、焦虑6种坏情绪 。
每本书提供5个贴近生活的具体案例,让孩子了解在不同情形下,应该如何缓解情绪 。
比如《我不生气了》:找不到东西生气时,做一下深呼吸 。哭闹不停时,转移注意力 。和同伴争吵时,不妨合作解决 。
感觉作业很难写,从1数到10就能冷静下来 。不想睡觉生气时,就试着把上面的方法都用一遍,做几个深呼吸、从1数到10、转移注意力 。
书的最后,会引导孩子思考生气的原因、制作词语卡片、制作情绪面具表演书中的场景,这样通过互动的方式,就能让孩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掌握缓解情绪的方法 。
这套书几乎涵盖了孩子所能遇到的所有情绪问题,能帮助孩子解决实际困难,迅速走出坏情绪 。
这套书原价120元,活动价59.9元,需要的爸爸妈妈点击下面链接即可下单 。
②和孩子玩假装游戏
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采用玩假装游戏的方式,孩子很容易进入场景中,乐此不疲 。
比如孩子因为看医生而哭闹,我们可以玩看医生的游戏,望闻问切,走一套流程,孩子就会发现,原来看医生也会充满乐趣,情绪会得到缓解 。
二宝就遇到过这种情况,看医生前,哭闹说不去,说他不需要医生解决,跟他玩游戏后,很痛快地去了,而且很配合,还跟医生说“非常好,非常有效”,把医生都逗乐了 。
结语 孩子有坏情绪时,不能像成人一样偷偷的、合理的发泄情绪,通常会哭闹、发脾气,这不是孩子不乖,也不是故意无理取闹,而是这个年龄的正常现象 。
阻止孩子发泄情绪,不符合成长规律,也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伤害,所以要允许孩子发泄情绪,教会孩子告别坏情绪的方法,当孩子有了一定积累,就知道如何更好地缓解情绪了 。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