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怎么数

导语:很多人把夏至所谓三伏天的开始 , 但实际上是这样吗?你觉得2022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显然不是的 。入伏的标准是“夏至三庚日” , 也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到来 , 所以夏至不是入伏 。那么 ,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怎么数呢?一起来了解 。
【2022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怎么数】2022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
不是 , 入伏是在夏至的第三个庚日 。民谚 “夏至三庚数头伏” , 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 , 意思是说 , “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 , 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 。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怎么数?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 。天干的数字有10个 , 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 壬、癸 , 地支的数字是12个 , 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天干与地支相配 , 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 , 交叉配合60次 , 故称60花甲子 。“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 , 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 。由于天干是10个 , 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 , 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 , 今年某一天庚日 , 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 。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 , 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
伏 , 分为初伏、中伏、末伏 , 叫做三伏 。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 , 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 , 阳光接近直射 。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 , 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 , 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 。不过 , 每天吸热多 , 散热少 , 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 , 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 , 天气就最热了 。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三个庚日是初伏 , 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 ,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 , 中伏天数不固定 , 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 , 中伏为10天 , 有5个庚日时 , 中伏为20天 。
伏 , 是避暑之意 。从夏至开始 , 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 , 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 , 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
2022什么时候入伏?
2022年7月16日入伏 。
三伏天具体时间表: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 , 共10天 。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 , 共20天 。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 , 共10天 。
夏至节气的气候特点:
(1)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着名诗句 。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 。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
(2)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
(3)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 。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
(4)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 。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