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正1604 碧螺春是什么茶

文章目录

  • 一、碧螺春茶名的由来
  • 第二,在苏州能买到正宗的碧螺春吗?
  • 第三,“骇人香”与制茶技术
  • 四、本地茶树和外来物种
  • 5.炒青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卷曲炒绿茶的典型代表 。碧螺春茶原产于苏州太湖东西山 。历史悠久,深受江浙一带绿茶爱好者的喜爱 。
清明是苏州碧螺春茶大量上市的季节,也是爱茶人士购买新茶的最佳时机 。老阳将从另一个角度分享茶友们应该知道的碧螺春小知识 。
一、碧螺春茶名的由来 关于碧螺春茶的名字,有很多传说和解释 。最流行的故事是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时命名碧螺春 。清代王《柳南续笔》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种 。每年土人都会用竹篮收集,作为日常使用,几十年如一日,并无区别 。康熙某年,待摘时,树叶众多,箩筐不能存 。因为同怀,茶热了,异香顿时就出来了 。采茶人吵着要‘吓人的香’……老了,在太湖开车,宋公买了这茶进去 。其名不雅,题碧螺春 。”
苏州当地的民间流传着罗比姑娘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罗比的美丽姑娘 。她的歌声像甘泉一样,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后来,罗比姑娘在东洞庭山爱上了一个叫阿香的小伙子,但就在这时,太湖中出现了一条恶龙,看中了罗比的美貌 。最后,阿香杀死了恶龙,但她因失血过多而晕倒 。为了救阿香的命,罗比小姐跑遍了整个洞庭寻找草药 。最后,我找到了一棵长满嫩叶的茶树,救了阿香一命,但罗比女孩却因过度劳累而死 。村民们将这种珍贵的茶叶命名为“碧螺春”,以纪念碧螺春 。
在苏州东山,还有明朝宰相王充因住在东山碧螺峰下,将碧螺峰出产的茶叶命名为碧螺春的说法 。
还有一种说法是,春季制作的碧螺春茶,因其干茶条紧密打结,白毛外露,色泽银绿色,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杨个人更倾向于碧螺春茶的命名方法是以茶叶的外观特征和制作时间为依据的观点 。这种观点更符合碧螺春茶名的实际情况 。
第二,在苏州能买到正宗的碧螺春吗? 在苏州,甚至东西山能买到正宗的碧螺春吗?这个问题一直是爱茶人士买碧螺春、喝碧螺春的重要话题 。
苏州碧螺春茶叶一直面临着“产地小,市场大”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苏州碧螺春主产区吴中区茶叶种植面积约2.8万亩,其中1.8万亩在西山岛上 。据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报道,“近年来,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年产量约100吨 。” 。苏州茶树种植面积有限,难以大规模提高年产量,难以满足全国市场的旺盛需求 。总的趋势是供不应求 。而且苏州本地茶叶价格高,四川、浙江等地的碧螺春茶价格低,产量有保证,品质好 。因此,苏州的一些茶商和茶农利用国外的碧螺春茶作为本地茶,牟取暴利 。这种假冒在苏州东西山碧螺春主产区并不少见,一些知名品牌厂家也有“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 。
苏州本地生长的乌牛早等进口茶叶品种制成的碧螺春,无论是茶叶外观还是感官品质,都比国外优质小叶种鲜叶制成的碧螺春茶叶和碧螺春的传统加工工艺更为相似,一般爱茶人士很难准确分辨 。
本地茶产量少,外地茶和本地茶的区别不容易,市场需求旺盛 。茶商和茶农用外地茶当本地茶,牟取暴利,造成苏州市场外地茶泛滥 。据《新华日报》2020年3月20日文章《罗比要茶》“更令人担忧的是,苏州市场上能买到的真正洞庭山碧螺春,保守估计不超过10%,这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由于国外茶叶产地面积大、产量高、利润空间更大,产地碧螺春几乎形成了绝对的“围城”优势 。”所以,爱茶人士即使来苏州也不一定能买到正宗的洞庭碧螺春 。
第三,“骇人香”与制茶技术 苏州碧螺春茶外形细长,盘卷成螺旋状,嫩香绵长,滋味鲜醇,回味甘甜,花果香浓郁(令人闻之色变) 。苏州碧螺春茶的鲜明特色源于传统而精细的加工工艺 。碧螺春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摘采摘鲜叶、高温杀青、揉捻成型、揉捻成球、文火烘干 。
碧螺春对采摘要求极高 。需要采摘单芽,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 。它有三个特点:一是采摘早,二是采摘嫩,三是采摘干净 。鲜叶要新鲜旺盛,雨叶、虫叶、紫芽叶、芽皮等不宜采摘 。采摘后的芽叶一定要及时仔细采摘,剔除鱼叶和不合格的芽叶,使芽叶均匀一致 。茶叶在炒制前必须适当摊晾(萎凋) 。摊晾是碧螺春茶花香的技术来源 。
炒茶时,要求“手不离茶,茶不离壶,揉捻随炒,揉捻随炒,连续操作,从壶中端上” 。炒制完成后,还需进一步复热干燥,以降低生茶的水分和香气,以满足茶叶长期保存的要求 。
传统的碧螺春茶,在当地人群中有“覆毛、蜂腿、铜条”的特点 。“覆毛”是指茶条上覆盖着银色的绒毛 。“铜丝”是指碧螺春干茶弯曲成“螺旋状”,丝线细长,紧密打结,像一根弯曲的铜丝 。“蜜蜂的腿”是指干茶条呈弧形,逐渐变细,裹着绒毛,像蜜蜂的大腿 。揉毛是形成碧螺春茶的必经过程,也是芽叶上出现毛的过程 。目前揉面的工序还不能用机器代替,所以碧螺春茶多是手工炒制,机械化的半手工碧螺春产量很少 。
干茶上的毛羽是碧螺春茶与其他知名绿茶在外观上最大的区别 。爱茶者也通过干茶中的毛数来判断茶叶的好坏 。一般来说,茶叶上的毛越多,茶叶的价格越高 。不过,老阳提醒各位茶友,碧螺春干茶中的“毛”也有“杂毛”和“飞毛”之分 。“杂毛”是指茶叶的毛包裹着茶叶的绳,毛不脱落 。“杂毛”茶中的毛越多,品质越好 。“飞毛”是指碧螺春干茶中的毛从股中脱离出来,风一吹毛就飞,形成茶是茶,毛是毛的现象 。飞毛茶中的毛可以在后期添加 。另外,飞毛茶也说明茶叶的制作工艺存在缺陷,所以飞毛茶中的毛并不能代表茶叶的品质 。
另外,浑浊的茶汤是碧螺春茶与其他中国名茶最大的区别之一 。碧螺春茶的茶汤浑浊是茶叶上的细毛进入茶汤造成的特有现象,与茶叶的品质无关 。
四、本地茶树和外来物种 传统的洞庭碧螺春茶是以苏州当地的洞庭茶树为原料制成,其中以“柳叶”、“酱板茶”、“柴火茶”为代表 。苏州本地的茶叶品种都是晚生品种,每年3月底到4月初才能采摘 。浙江的乌牛早等早熟茶树,比苏州本地所有茶树都可以早半个多月上市 。春茶上市,是舌尖与时间的赛跑 。名优绿茶上市越早,越有利于抢占市场,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于是,2003年前后,苏州洞庭东、西山等地批量种植了乌牛早、福鼎大白、龙井43、川茶9号等国外茶树品种 。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引进国外的茶叶品种,可以使苏州碧螺春茶每年提前上市 。消极的一面,多种植外来品种,对保护当地小叶茶树,保持碧螺春茶的传统品质有负面影响 。
制茶和品茶的实践表明,用国外茶树品种制成的碧螺春茶,其外观、香气和滋味与传统品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 。想喝苏州碧螺春的传统味道,除了苏州本地茶,一定要买当地的茶厂碧螺春茶 。
2021年3月27日,老阳和苏州茶业的长辈们在广福茶场进行洞庭种群小叶种的“鲜叶试验”(单品试验) 。结果表明:1、2.5g鲜叶含芽77个;2.500g鲜叶中芽叶数为15400片;3.100个花蕾的重量(g)为32;4.芽叶构成(换算):单芽数占6%,一芽一叶占33.7%,单叶占15.6%;5.芽和叶的长度组成(cm)1 ~ 1.5小计(38)占48.9%,1.6 ~ 2小计(39)占51.1% 。这次发现,由传统洞庭群小叶茶树制成的碧螺春茶,每斤含芽叶6.5万个,与80年代测得的结果一致 。而外地早生茶树生产的碧螺春茶,由于芽叶大,因品种不同,每斤干茶约有4-5万片芽叶,达不到传统品种碧螺春茶每斤6-7万片芽叶的标准 。某种程度上,每斤干茶的芽数和叶数可以作为鉴别碧螺春茶是否为正宗苏州茶的一个标准 。
5.炒青碧螺春 在苏州,老苏州喝碧螺春茶的人不多,老茶客喝的最多的是当地炒绿茶 。爆炒,因采用爆炒的干燥方法而得名 。炒绿茶和碧螺春茶是用相同的茶叶原料制成的,但采制时间比碧螺春茶晚7-10天左右 。
苏州碧螺春茶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采摘,其中“清明前碧螺春”品质最好,价格最高 。油炸绿茶通常在每年谷雨前后收获 。炒出来的绿茶叶厚,味苦,香味浓郁,抗泡性远胜碧螺春,价格低廉,仅为当年碧螺春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左右,性价比高,深受大众喜爱 。对苏州炒绿茶感兴趣的茶友可以试试 。它有不同的味道 。
作者:杨胜坤
编辑:阿萱
  • 如何防控复工疫情?世卫组织发布工作场所应对新冠肺炎指南
  • 燃气灶不着火的解决办法(燃气灶不着火怎么办)
  • 压力大的时候为什么会长白发?这些习惯可能会导致白发
  • 挣钱难(经典句子挣钱难)
  • 普信男是什么意思(女生说你是普信男是什么心理)
【元正1604 碧螺春是什么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