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是庙号吗 周幽王的幽是庙号吗

不是,周幽王的幽是谥号 。谥号是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 。谥号有褒有贬,褒贬所加须与被谥者生前品行相符 。如春秋五霸: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等,其中的““桓”、“穆”、“文”就是谥号,周幽王的“幽”、隋炀帝的“炀”也都是谥号 。

什么是谥号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 。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是恶谥,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一般用作朝代中后期君主,如明末崇祯皇帝追谥为思宗 。政变中被推翻的称废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 。亡国君主称末帝 。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
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 。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 。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的谥号为孝献皇帝,“献”为平谥,意为“聪明睿智”,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曹魏政权其实是十分认可汉献帝刘协的 。
什么是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
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 。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 。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 。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
【周幽王是庙号吗 周幽王的幽是庙号吗】另外,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定论的功用 。
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世祖、太宗、高宗、中宗、世宗、仁宗等 。

谥号与庙号有什么区别1、定义不同:庙号通常是开国皇帝对血源始祖、得姓始祖或者始封之君的追封 。谥号是对去世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
2、起源时间不同: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谥号始于西周,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 。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 。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即周厉王因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另外还有"私谥" 。
3、使用的时间不同:庙号古代帝王死后,给他在太庙里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
周幽王简介周幽王姬宫湦(前795年?―前771年),姬姓,名宫湦(音shēng,一作宫生),周宣王姬静之子,母姜后,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前782年―前771年在位 。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 。前771年,犬戎杀死姬宫湦,西周灭亡 。姬宫湦死后,谥号幽王,诸侯共同拥立其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
幽是个贬义的谥号 。“幽”字表示壅遏不通,代表其做事昏昧、不分轻重、不知所谓,就像在特别幽暗的环境下做事一样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