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后面是什么节气,白露过后是哪个节气

导语:白露节气过后,暑热天气结束,气温下降是比较明显的 。那么,大家知道白露后面是什么节气?白露过后是哪个节气?一起来看看 。
白露后面是什么节气
白露后面是秋分节气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 。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 。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描述了白露:“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古人用“白”形容秋露,白露节气过后,天气逐渐由秋季的热转为凉爽,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晨起和夜间要注意增加衣物 。
白露和秋分哪个在前
白露在前,秋分在后!
白露:于每年的公历9月7-9日交节 。
秋分: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 。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 。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 。斗指酉;太阳达黄经180°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所以叫“秋分” 。
秋分习俗
1、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客家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日粘雀子嘴,免得雀子破坏庄稼 。
2、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客家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 。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 。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
3、送秋牛
秋分时节,民间挨家挨户送秋牛图 。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 。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便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 。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
【白露后面是什么节气,白露过后是哪个节气】4、秋分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 。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 。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 。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
5、竖蛋
秋分这一天,客家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日粘雀子嘴,免得雀子破坏庄稼 。
秋分要如何养生
秋分养生重健脾胃,脾胃顺则身体优,而秋分节气是调养脾胃的最佳时机 。对此,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赵婕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
秋季是胃肠疾病高发的季节,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不宜吃太多的肉类、高蛋白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也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 。由于昼夜温差变化大,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随气候的变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时盖好被子,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 。体质好的人可以轻衣薄衫为主,遵循“春捂秋冻”的规律和锻炼耐寒能力,但也要注意避免腹部受凉 。
秋天气候干燥,容易上火、便秘,人体也需要滋润 。所以,饮食应以健脾、清肺为主,可以多吃清火祛热的食物,少吃辛辣,如梨、百合、银耳、鸭肉、鲫鱼、苦瓜、丝瓜等,能清热泻火,尤其适宜于体热的人 。秋分时节,可以多吃些酸味水果和蔬菜,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纤维素,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肠蠕动的作用,比如山楂、柚子、石榴、苹果,不过要注意不可一次性进食过多,以免造成肠胃积滞 。另外,如果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也不宜吃多,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