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典故 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书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而读书,更是一件特别高雅且有意义的事情 。
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对读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关于书和读书的名言谚语举不胜举 。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增广贤文》有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北宋大文豪苏轼年轻时为了激励自己,立下宏愿: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宋末元初学者翁森在他的《四时读书乐》一文中写道: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
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这样说:读过一本好书,就交了一个益友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非常喜欢读书,他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 。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 。
国外许多名人也对书籍和读书有着自己精辟的见解,其中最为中国人熟悉的一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句话经常被悬挂在书店和学校教室的墙壁上,它来自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 。而高尔基的另一句名言表达了这位文学大家对于书籍的无比痴爱: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
诸如此类,实在无法一一列出 。
我们平时说一个人喜欢读书,总爱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手不释卷 。
【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典故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 手不释卷最先的主人公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不过成语典故来自三国时期 。
东吴有一位大将叫吕蒙,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但由于缺少文化,无法把战例经验总结记录下来 。东吴皇帝孙权劝吕蒙多读些书,他总是以军务繁忙为由,推脱没有时间读书 。孙权便以自己和前人的例子劝导他说:光武帝刘秀行军打仗期间手里常常拿一本书随时读阅,曹操老而好学,手不离书,我自己也是不断地抽空读书,你难道比我们这些人的事务还多吗?再说,我并没有要你去研究学问,只不过让你多读点史书和兵法,从中受些启发,这对带兵打仗有好处 。吕蒙听从了孙权的劝告,从此开始勤奋读书,人们看到他时,多数时候他都在读书 。后来,吕蒙学问大增,他读过的书,一般的儒生都不曾读过,连孙权的重要谋士鲁肃都赞赏地对他说:我以前觉得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没有智谋,没想到如今却如此学识渊博,你已经不是从前的吴下阿蒙了 。
后来,人们常用“手不释卷”来形容勤奋好学 。
而手不释卷的主人公刘秀,历代对他的评价都很高,他最大的历史贡献是结束了西汉末年的战乱,重新统一中国,建立了东汉,创造了“光武中兴”的辉煌 。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崇尚气节,他执政的这段时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
伟大领袖毛主席评价刘秀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说: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
刘秀之所以能够取得彪炳史册的功绩,坚持不懈地勤奋读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了,人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少了 。
其实,一些没有意义的应酬、一些无聊的争论,浪费了人们太多的时间,而很多人却总是强调身不由己,唯独不认为自己没有一颗读书的心 。
由此看来,许多人说自己没时间读书,多数时候这只是一个借口,只要想读书,时间总会有的 。
当一个人不再过多地沦陷在繁琐的事务中,或沉溺于浅薄的享乐里,而是抽点时间,捧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那将是世间一幅绝美的风景,生活也将因此变得不一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