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的几种基本存在形式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区别是什么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生物体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水在生命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最早的生命体来源于海洋,随着生物的进化,最后生物遍及全世界的海洋.陆地的每一个角落,人类只是地球生命体的一部分 。
人的生存同样离不开水,陆地水资源主要是人类以地表水或地下水形式存在的,不管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能基本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 。就长期喝地表水好,还是地下水好呢?要看具体水质检测情况,具体分析 。
一、地面水 。
1.基本概念:地表水是指陆地表面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也称为”陆地水”,包括各种液体和固体水体,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冰盖等 。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水源之一,也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
2.来源:多年年降雨量积聚而成 。
3.循环性:通过蒸发或渗入海洋,或渗入地下,或流入地下 。一部分在径流途中被人截断 。
4.人用:筑坝截流蓄水和引水,或直接抽取,处理后使用 。
二.地下水 。
1.基本概念:地下水是埋藏在地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指地下水面下饱和含水层内的水,也就是地下重力水的各种形式 。一般而言,是指地下任何形式的水份,其中包括不可流动的毛细水 。地下水作为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主要是可以流动的重力水;作物等植物生长与毛细水上升高度相关,它源于地下重力水,因此,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是决定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2.产生的原因:降雨直接渗入地下,或在地表水流过程中渗入地下 。
3.循环往复:从地下流入大海;或以泉水的形式流出至地面;或从谷地两侧渗出,流入河流;或以毛细水的形式上升到接近地表的植物被植物吸收或直接蒸发;或被人类开发利用 。
4.人的使用:直接从井水中抽取;或开采地下水以抽干含水层(以保证安全生产) 。
三、水质的比较 。
1.《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标准》(GB5749-2006)规定了适合生活饮用水的特定物质含量 。强制执行标准,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放射性物质等含量不得低于规定含量 。
2.地表水水质:一般而言,无污染时,地表水中所含的各种物质含量很低,特别是冰川.冰盖及河流上游源头的水质,基本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Ⅰ类水质量标准 。江河通常会受到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河流一般可以达到二级、三级水质标准,个别污染重的则可达到Ⅳ、Ⅴ类 。大多数库区地表水都能达到二级、三级水质标准,并能满足城市生活用水的要求,水中物质主要为有机物.微生物等;而矿物质、放射性物质等无机物则极少 。参见图2 。
3.地下水水质:较为复杂,水质与地下含水介质中岩石成分.径流条件有关 。水的物质含量以矿物成分为主 。
(1)我国东部雨量丰富的地区,地下径流条件良好,水深变化快,在自然条件下水质良好,水质可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二级或三级水质标准;
(2)西南岩溶山区部分地下水达到一级水质标准;
(3)西北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或深层地下水(半封闭或封闭)的水质仅符合Ⅳ类或Ⅴ类水质量标准;
【地表水的几种基本存在形式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区别是什么】 (4)当地地下水的水质超过Ⅲ类水的质量标准,或符合医疗矿泉水的标准;或工业矿泉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