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著名诗词赏析 最霸气的一首诗王阳明

孟子说“五百年必有圣人出” 。何为圣人呢?“但凡圣人,必有伟大而坚定的信念,拥有超乎寻常的意志和思想,有着重建社会价值传统、挽救世道人心的崇高理想” 。所以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近五百年间,出现了一个半圣人,半个是清代的曾国藩,一个是明代的王阳明 。而五百年来,唯一能做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王阳明 。
【王阳明著名诗词赏析 最霸气的一首诗王阳明】大明王朝弘治十二年的会试考试,迎来了两个光耀千秋的人物:一个是唐寅,唐伯虎;一个是王守仁,王阳明 。不幸的是,唐伯虎在这次会试中,因卷入徐经科考案而被终生禁考,彻底断送了仕途之路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学而优则仕,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达则兼济天下,才能实现他们的功业理想 。所以唐伯虎对自己的遭遇分外激愤,从此他把自己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艺术领域中,为中国艺术史造就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天才人物 。
王阳明对科考的态度和唐伯虎不同 。他的父亲王华就曾是弘治朝状元,但这次会考之前,王阳明已经是两次落榜了 。当有人安慰他时,他却说,别人以落榜为耻,我却以落榜之后心动为耻 。他小的时候,就曾问老师,天下第一等事是什么?老师说,当然是科举,而他则说,天下第一等事是做圣人 。好在经历了两次科考失败后,在公元1499年,王阳明终于高中进士,正是步入仕途 。
当时的明朝,正是宦官当道的“八虎之乱”时期,太监刘瑾祸乱朝政,文官集团则奋起反抗 。戴铣、薄彦微等上疏劝诫,被刘瑾逮捕入狱 。此时的王阳明虽只是个六品的芝麻小官,却也被卷入这场斗争中 。他仗义执言,为被捕的官员鸣不平 。结果他被廷杖四十后,扔进了锦衣卫的大牢 。
后来刘瑾假意把王阳明放掉,却又派人尾随追杀 。在钱塘江边,王阳明急中生智,他写下两首绝命诗,然后做了投海自尽的假象,骗过了锦衣卫杀手 。王阳明躲到一艘商船上,随波逐流,从浙江到福建 。途中,商船迷航,又遇到了巨大风浪,险些颠覆 。在那个狂风怒号的夜晚,在那个浪卷云翻的时刻,王阳明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而大难之后,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作诗明志 。
《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
诗的开篇便仪态潇洒,表现了世间荣辱,淡然处之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后来解放了无数人的心灵,打破了数百年来理学家对人性的钳制 。但要解放世人,首先就要解放自己 。他说,海上的风起云涌,巨浪滔天,只要心不为所动,那这点风浪又能算什么呢?世间的一切艰难险阻,自己原本就没放在心上;世间的万物变化,也不过似浮云掠过长空,根本就不会在心中留下痕迹 。这种心境的超越,是完成了人与自我的和解、与世界的和解 。他既反映了王阳明刚毅无畏的品质,也反映了阳明心学“戒慎不睹,恐惧不问,养得此心纯是天理”的观点 。有了如此境界,在诗歌的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抒发此时的心里感受——
“夜静海涛三万里 。月明飞锡下天风” 。
在这辽阔而静谧的大海上,手拿锡杖,身驾长风,在月光下飞越,飞越大海,飞越苍茫,飞越沧桑 。“海涛三万里”,这惊涛骇浪中的惊险航程,诗人却写得像一次极富诗意的旅行,因为他心中自有法器,心中自有智慧 。
后来,王阳明确实找到了人生的法器,也确实凭此法器飞越了世间的沧桑,这就是他的“阳明心学” 。写完这首《泛海》后,王阳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贬谪的龙场之路 。在荒蛮的贵州,他终于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奠定了阳明心学的基础,成就了中国最后一位圣人 。正如王阳明后来所说的“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 。是的,“心外无物”,人生必得先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那颗赤子之心,找到那个无所畏惧的自己,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