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鹏怎么消失了 李承鹏五篇最有影响的文章


最近,许久未露面的李承鹏突然在朋友圈发文,怒撕昔日好友高晓松 。
而且李承鹏不仅只骂了一次,又连续数次发文炮轰高晓松,还“曝了”有关高晓松的一些“黑料” 。
李承鹏一批高晓松:《晓说》文案靠助理代笔,表演型人格,“演着演着就当真了”


李承鹏写了篇小短文回忆了自己与高晓松曾经的一些事情,还爆料称高晓松做的《晓说》是代笔 。
这篇短文先提到了分别发生于十年前和九年前高晓松的部分言论 。
大约十年前,在北大新书论坛上,高晓松曾挪揄现场的80后青年称,“我就不明白了,你们丫为什么一定要哭着喊着买房,我就在北京租房子住 。”
李承鹏则反驳称,“你(高晓松)在北京租房住,可你在美国买了永久产权的大宅子”,“站岸上的嘲笑蹲水里的,这就无耻了” 。
九年前,有天晚上,高晓松称:“我特么最讨厌那些天天批评国家这不好那不好的人 。”李承鹏则表示:“我特么最讨厌拿着美国绿卡跟我谈爱国的人” 。
除了点出高晓松曾经这两番言论,李承鹏还爆料高晓松的《晓说》节目,实际上是拿着一位清华女博士助手帮忙写的文稿做的 。李承鹏认为,做视频有文案团队没什么,但高晓松“演着演着就当真了”,还批判高晓松是“表演型人格” 。
文章最后,李承鹏表示:“我(李承鹏)对此人只有一个看法:但凡有一点点装逼的机会,他(高晓松)不惜亲自出演硅胶” 。
李承鹏还批评高晓松“不学无术”,不过用“硅胶”这种词汇形容高晓松,足见二人关系已经严重撕裂 。
此文发出后,高晓松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但李承鹏似乎还没有“解气”,又转发了一篇描述其与高晓松关系的自媒体文章,继续批判 。
李承鹏二批高晓松:他还在装


李承鹏第二次评论高晓松时,直呼其为“高鸡贼” 。并且表示本来不想再撕,但是高晓松还是在装 。李承鹏引用了一篇题为《李承鹏把高晓松的皮给扒了》的自媒体文章中的一段话:“高晓松现在到处晃悠挣钱,是现代文人成功代表,老了会后悔;李承鹏则会一直闭关,老了就老了,但至少能求得个心安 。”
最后,又以“平生所恨,鸡贼”作为本文结尾 。
这篇《李承鹏把高晓松的皮给扒了》一文,主要回顾了李承鹏与高晓松曾经的经历;另外,李承鹏引用的文章中那段话,出自2018年4月时,百度贴吧“李承鹏吧”一位网友对高李二人的评价 。
这第二次痛批后,高晓松依然没有回应,李承鹏第三次批判接踵而来 。
李承鹏三批高晓松:文人相轻是居委会大妈逻辑


这一次李承鹏继续转发上述自媒体文章,并且否认自己针对高晓松的批判是“文人相轻” 。他用高晓松在“晓说”中曾透露在国外“做了丢人之事便假装是日本人”的经历,讽刺高晓松人品拙劣 。
对于这第三次批评,高晓松依然没有回应 。
李承鹏所言未必属实,或只是发泄情绪
有关李承鹏的“爆料”内容是否属实,尚无法确定 。三言财经查证发现, 在2018年时的一期《晓说》节目中,高晓松的确讲了一个自己因在国外餐馆有“不文明”行为,被餐厅经理要求赶出门后,哼了一曲日本歌曲,假装自己是日本人的经历 。


但严格来说,“晓说”这档节目本身不是纪实性质栏目,高晓松所描述的经历或多或少有些“夸张”成分 。例如这个“被赶出餐厅”一事,高晓松称自己不知道餐厅只提供面包片,要求对方提供蘑菇、香肠等食材 。结果被餐厅经理以“不尊重当地文化”为由赶出门 。为了不给“中国人丢脸,便唱了首日本歌” 。
这个经历从逻辑上而言比较反常,即使餐厅要求“尊重本地文化”,也不会在外地游客不知情情况下就贸然赶人;而“哼唱日本歌曲假装日本人”也未必属实,或许只是高晓松的一个段子 。
但无论李承鹏所言是真是假,他现在对高晓松“恨之入骨”的确是十分真切 。其实两人曾经不说是“铁哥们”,也是关系不错的朋友;如今形同陌路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呢?
两人结怨或源自李承鹏对高晓松母校的嘲讽


早在2010年时,高晓松和李承鹏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 。比如2010年9月,高晓松微博中还提到自己与郑渊洁、李承鹏、蒋方舟等人“谈笑甚欢” 。而且高晓松的行文语境,也未显露其与李承鹏有何过节 。

【李承鹏怎么消失了 李承鹏五篇最有影响的文章】
到了2011年1月4日,高晓松还转发李承鹏推销自己写的书的相关微博,并且表示愿意亲自帮其到北大卖书 。
到此时,高李二人的关系还比较和谐,但两人交恶的线索出现在高晓松帮忙卖书这条微博发出后的第三天 。


2011年1月6日,高晓松发微博回顾了自己在北大帮李承鹏卖书的经历 。虽然文末仍然强调他们依然是“哥们”,但是不难看出高晓松这条微博中已然透露双方在个人观点上有着不同的看法 。
高晓松称,在帮忙卖书期间,再次演变成与王小山、王克勤以及李承鹏等人的“几台大型铁古筝的辩论” 。之后高晓松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强调“虽然观点迥异,但和大家依然是哥们” 。
这说明当时高晓松和李承鹏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显现,但主要是观点不同 。


但仅四个月后,双方便爆发了严重矛盾,李承鹏和高晓松公然决裂 。事情起因是当时高晓松忽然发文宣布自己已“取消对所有愤青精英简称公共各种分子之” 。原因则是认为这些人“哗众取宠之心太盛:处处激进为出人右,每每立论而不证明” 。还形容这些人为“和唱歌的有一比:嗓门大没脑子的多,淡定唱动人心者少” 。
该微博发出后,立刻被李承鹏转发批评称“最看不起拿着美国绿卡跟我谈的爷了” 。李承鹏当时表示,“我还正属于那愤青型的,荣幸被高校长取消了 。”“不过说了清华大食堂,就杀群马者道旁儿也” 。
高晓松则评论称,“你没绿卡因此你有真理,好逻辑!你赢了!” 。
这件事乍一看,颇有些儿戏的味道 。似乎高晓松暗指李承鹏是“愤青”,然后取关他后,李承鹏气不过,拿“绿卡”问题说事 。
于是双方互骂决裂 。
但实际原因可能和李承鹏所言中提到的“清华大食堂”有关 。
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然而,李承鹏于2011年4月25日撰写一篇题为《清华大食堂》的博客文章 。
在这篇文章中,李承鹏将清华大学嘲讽为“清华大食堂”,称清华“用食堂的思路办学,不见学者三千,只见食客如云” 。
随后,高晓松宣布取关李承鹏 。
所以,虽然二人决裂真实原因并不明确,但当时很多网友认为就是因为李承鹏对清华的评价,让高晓松这位“清华学子”不满,二人因此决裂 。




当时二人在微博上围绕着“绿卡”等问题开展多轮骂战,引发媒体和网友“吃瓜” 。


从那时起,两人已经注定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同处一室 。如今高晓松微博中已经没有任何有关李承鹏的内容 。
文人相轻
虽然李承鹏强调自己和高晓松交恶并不是所谓的“文人相轻”,其对高晓松的批判字里行间也多数围绕着“绿卡”问题展开 。
但纵观两个人从好友到交恶的过程,闹到如今这个地步更多的是双方观点立场不同,用“文人相轻”来形容其实并无不妥 。
上个世纪90年代,李承鹏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随后成为体育采访人员 。同时,因为李承鹏在当体育采访人员时期,勇于揭露很多足坛的黑暗面,使得他获得极高声誉 。
离开体坛后,李承鹏开始投入到文章写作当中,其文章作品主要反映当时社会上的种种问题 。
高晓松的人物履历也广为人熟知,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于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 。在校期间和老狼等人组建乐队,创作了很多当时脍炙人口的歌曲 。1991年,高晓松退学,开始逐步踏入影视、音乐圈 。
高晓松也在商场颇有作为,1996年创办“麦田音乐”;2000年受聘担任搜狐网娱乐事业发展总监;2001年担任新浪网文化事业战略顾问;2012年加入恒大音乐公司,任董事音乐总监;2015年高晓松加盟阿里音乐 。
总而言之,李承鹏和高晓松都属于拥有较高知名度的人,二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一度非常高 。不过,两人的出身以及生活经历完全不同,最终走向决裂或许有其必然性 。
那么对于两个颇有影响力的人来说,“持绿卡”这种话题争论不该成为的核心方向,而应该利用好自己的影响力,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积极影响 。
有一说一,近年来,有关李承鹏和高晓松二人的争论并不少 。那么身为公众人物,应当更加谨言慎行 。互相指责对方的问题,不如多注意自己言行造成的种种影响 。
来源:三言财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