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的意义和作用

便于形成知识体系,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基于教学主题的学科融合,课堂教学中,学科融合是为了完成某个教学内容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基于生活主题的学科融合,“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基于活动主题的学科融合,学科融合的实质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
1、基于教学主题的学科融合
课堂教学中,学科融合是为了完成某个教学内容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 。所以,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确定融合点,以教学主题为统领,筛选能为其服务的、有价值的相关学科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使之形成合力直指教学目标的达成 。
2、基于生活主题的学科融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说过:“生活即教育 。”“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尤其是近几年来的高考各个学科都关注社会热点,努力将课本知识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或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 。
3、基于活动主题的学科融合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 。”“活动型”课程是本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的亮点,也成为聚焦核心素养的关键抓手 。
【学科融合的意义和作用】活动课是基于课内学科知识的延伸、拓展和深化,“課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这为学科融合提供了更多时间和空间,更为思想政治课程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德育实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