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黑眼圈 怎么消除黑眼圈


黑眼圈很难看,生活中却常可见到黑眼圈 。一旦拥有黑眼圈,不仅会使靓丽的容颜失去光彩,还会让人整体看上去特别疲惫和衰老 。我们都害怕有黑眼圈,但黑眼圈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应该如何消除呢?本文细为分析 。

一、黑眼圈是怎么来的?
一则,黑眼圈的定义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经常熬夜,情绪不稳定,眼部疲劳、衰老,静脉血管血流速度过于缓慢,眼部皮肤红血球细胞供氧不足,静脉血管中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积累过多,形成慢性缺氧,血液较暗并形成滞流以及造成眼部色素沉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熊猫眼” 。年纪愈大的人,眼睛周围的皮下脂肪变得愈薄,所以黑眼圈就更明显 。
二则,为什么熬夜会导致黑眼圈?
生活中我们都有体会,若哪天没有睡好,或者整晚失眠,第二天就可能顶着一个大大的黑眼圈 。而且,大多数人都认为黑眼圈是睡眠不足导致的 。
为什么呢?从中医来分析,睡眠是阳气大归根 。若失眠或熬夜,导致阳气不能归根,或归根不彻底,就会影响五脏六腑的平衡 。
其一,脾虚
根据中医的“五轮学说”,眼胞应于脾 。一方面,脾主运化水湿,若脾伤而运化失司,气血无生化之源,则不能濡养于目,导致眼睑失于气血濡养而色黑无华 。且脾若运化失常,痰湿内生,阻滞于经络,导致眼睑周围血行不畅,而成瘀血,导致眼圈发黑 。
另一方面,饮食不洁,作息颠倒,引起脾阳亏虚,脾主运化,运化失司,水饮内停,若水饮聚于胞睑,则为黯黑色 。
其二,肝虚
就肝而言,一方面,肝开窍于目 。眼睛顾盼有神,源于肝血充养 。黑眼圈患者多有肝血不足、虚火上炎的表现 。中医强调“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若长期熬夜,压力偏大,或是睡眠不足等,都会造成肝血不足而虚火上炎,出现黑眼圈 。
另一方面,肝经直接上行于目 。若肝血虚或肝阴虚,导致肝经气血不能上濡眼窍,可致目失所养 。肝在色为青,表现为黑眼圈 。
再者,平时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导致气滞血瘀,也会导致黑眼圈 。
其三,肾虚
一方面,“乙癸同源、木火相生”,肝虚亦会导致肾虚,肝血不足亦会导致肾阴不足而虚火上浮;另一方面,肾主水,主闭藏 。若肾阳虚,导致气化不利,则水气上泛,滞于眼周,即会导致水环 。肾在色为黑,化为黑眼圈 。
肾藏精,在色为黑,其精气通过对任脉的充盈而上荣于目,任脉从咽喉部上行后,经过两侧面颊至目眶下,若肾阴虚所致双目失养,则可浮现肾之本色黑于目周 。
另外,过度房劳可致肾阳虚衰,肾的气化功能失司,体内水饮停留于体内,体表可集聚于眼下,化为眼袋,其色黑,即为黑眼圈 。
其四,心虚
一方面,心主血脉,若心气虚而心主血脉的功能下降,心脉血行不畅,血液凝滞,就会导致黑眼圈;另一方面,心经有支脉上“系目系” 。
其五,肺虚
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脾主运化 。肺脾气虚,则津液输布失常,痰浊内停,蓄于胞睑,阻滞络脉,而致目周青黑,变成黑眼圈 。
其六,血行不畅
中医认为,“久病入络”,血行不畅,会导致黑眼圈 。血行与肝、脾、心三脏相关 。“肝藏血”、“脾统血”、“心主血” 。肝气瘀滞而血行不畅,《眼科集成》曰:“气郁血滞,伏火邪风,挟瘀血而透于眼胞眼堂,隐隐现青黑之色气” 。
由此说,黑眼圈与与心、肝、脾、肺、肾皆相关 。要治疗黑眼圈,需要五脏辨证 。
三则,其他导致黑眼圈的原因分析
生活中可以看到,睡眠不足只是导致黑眼圈的原因之一 。现代人由于生活压力较大,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导致身心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故此病十分普遍 。
黑眼圈还与年龄的增长、生活及工作的压力、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人体呼吸道的异常甚至与遗传等因素均密切相关 。
二、有些黑眼圈也是疾病的信号!
偶尔因失眠或熬夜出现黑眼圈,这只是暂时的现象 。若长期出现黑眼圈,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 。以下分析几种常见的疾病 。
一则,黑眼圈颜色深,范围大,可能是胃气不和 。
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 。且胃经循行于眼下的面部,若长期胃气不和,气血化生不足,眼窍失于濡养,就可能出现大范围的黑眼圈 。
二则,黑眼圈呈茶色,可能是月经不调 。
冲任二脉皆上至于目 。若气滞血瘀,或寒凝血瘀,导致冲任二脉失调,气血运行失常,会表现为月经不调或痛经 。而黑眼圈便是冲任二脉气血运行失常在面部的表现 。
三则,黑眼圈在打喷嚏时严重,多属鼻炎 。
肺开窍于鼻,若肺气虚而不能濡养鼻窍,会导致鼻炎 。表现为早晨起床就打喷嚏、流鼻涕 。现代医学认为鼻炎会导致眼睛下方静脉窦附近的血流增加而造成黑眼圈 。中医则认为,肺为水之上源,肺虚则水气代谢失常,会滞于面部而表现为水色,即黑眼圈 。
三、如何消除黑眼圈?
临床所见,黑眼圈与常见于以下几个病因,痰饮阻络、气滞血瘀、肝肾阴虚、阳虚水泛 。除辨证论治外,以下提供几个消除黑眼圈的方便法门 。
一则,温通阳气,加强气化
综上所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水液积滞于眼周,表现为黑眼圈 。
温阳化气利水即是治疗黑眼圈的正确方法 。医圣张仲景有一个经典的方子,即苓桂术甘汤,这是温阳化气利水的代表方 。
若兼有肾阳虚或脾阳虚,可将苓桂术甘汤与真武汤联合使用,如此则表里并调,双补阴阳,调畅一身水液,效果更为全面 。
二则,艾叶泡脚
艾叶味辛苦,性温,加水煎煮后泡脚,不仅可以散寒止痛,还能有效去除阳虚水湿所导致的黑眼圈 。
可每次取艾叶10至20克,加水煎煮开三五分钟,然后倒入泡脚桶中,再加些凉水调和温度,即可泡脚 。泡到全身微微出汗即可 。一般睡前泡脚,连续泡至少三天,方能见到满意效果 。
三则,艾灸通阳
艾灸的作用非常大,按前贤的说法,艾灸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扶正祛邪,需要养阳 。
临床所见,不少疾病源于阳虚,而艾灸可以扶阳养阳通阳,阳旺则阴邪自退 。由此说,艾灸绝不仅仅是养生保健的方法,而是能治病的,且能治大病 。艾灸能加强气化,当然可以治疗黑眼圈 。
艾灸可分两组穴,一组是:肝俞、肾俞、脾俞;另一组是:三阴交、太溪、足三里 。每天选择一组穴,用艾条悬灸,每个穴位灸十五分钟许,至局部皮肤发红为度 。可连续施灸十天,既可消除黑眼圈,还能改善体质,通阳 。
四则,针刺通络
明代大医杨继洲在《针灸大成》里记载了治黑眼圈的取穴:“刺太溪、飞扬,治睑黑、目不明 。”
依据新世纪第2版《针灸治疗学》,针灸治疗“黧黑斑”,主穴:迎香、颧髎、合谷、血海、三阴交 。
临床治疗黑眼圈,采取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的方法 。局部取双侧的印堂、阳白、颧髎、承浆,均浅刺;远端针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四关、天枢、中脘 。并艾灸神阙穴 。疗效甚是满意 。
五则,中药外敷
历代医家都有一些美白的外用方 。总结历代诸多外敷美容药方,其主要为具有祛风解表,芳香祛湿及养血活血的中药,或外观性状为白色药物,花类药物等,一种或者多种组合而成 。
常用美白中药有如下几种:防风、荆芥、丁香、木香、羌活、独活、白芷、白茯苓、桃花、红花等 。共研极细末,用蜂蜜,或植物油,或米醋等均匀调和成糊状,外涂于患处 。
四、预防黑眼圈的注意事项
一则,平时少吃或不吃寒凉的食物 。因为寒凉食物会伤损脾阳,导致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 。
二则,尽量早睡,并注意休息 。熬夜会导致黑眼圈,越是有黑眼圈,越要尽量不熬夜 。
【为什么有黑眼圈 怎么消除黑眼圈】三则,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宣畅阳气,并能加强气化,可每天运动至少半小时许,以汗出为度 。
四则,早晨喝喝一碗生姜红糖水 。生姜生发阳气,红糖滋养肝血,这样肝血能温升,眼窍得养,自然可以消除黑眼圈 。
五则,可以喝点祛黑眼圈的中药茶剂 。比如,压力大,肝郁郁结者,可用当归、白芷、茵陈、鸡血藤、麦冬、玫瑰花各三克,开水泡代茶饮,有不错的化湿疏肝养眼之功 。再如,平时过度虚劳,肾气亏虚,出现膝酸膝软,形寒肢冷、精神萎靡者,可用肉苁蓉、肉桂、韭菜子、黑豆、桑葚、黑芝麻各三克,开水泡代茶饮,则能标本兼顾 。还如,平时气虚易累,大便稀溏,面色苍白且四肢无力者,可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生黄芪各三克,开水泡代茶饮,能健脾补虚,防治黑眼圈 。
六则,缓解压力 。不要过于劳累,也不要焦虑、紧张 。保持平和的情绪,有助于五脏六腑气血归于平衡 。
大多数人认为“黑眼圈”就是肾虚的表现 。因为五色对应五脏,黑色对应肾,色黑入肾,故多从补肾治疗 。诚然,在临床中确有因肾虚而致眼圈发黑的患者,然而,还有许多“黑眼圈”与肾虚无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