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出自哪里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前几天 , 在下班回家的公交车上 , 我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 在众多用手机刷微博、玩游戏、看视频的乘客中 , 有一个姑娘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 , 捧着一本《读者》杂志认真地读着 。看封面 , 似乎是最新的一期 。彩色的封面照片上 , 那两个熟悉的红色大字 , 勾起了我的万千思绪 。
同很多人一样 , 这一本小小的杂志几乎陪伴着我走过了整个青春时光 。
《读者》杂志在1981年3月创刊 , 迄今为止 , 她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期刊 。
在90年代 , 一本《读者》杂志可谓是几十人传阅的读物 。那时没有手机和电脑 , “阅读”这件事还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在当时的年轻人中间 , 买本《读者》已经是一种时尚潮流 , 一本《读者》能在班级里传阅一圈 。我的妈妈从大学开始接触到这本杂志 。在当时五花八门的报刊杂志中 , 内容颇有特色的《读者》一下子就吸引了她的目光 。《读者》中有很多经过精选的文章 , 这些文章大都短小精悍且文笔洗练 。杂志中的故事情感细腻、富含哲理且发人深省 。
在那个信息较现在来说相对闭塞的时代里 , 《读者》中的那些文章带给了妈妈极大的精神享受和慰藉 。
1992年 , 解承强的《丹顶鹤的故事》在《读者》杂志上发表 , 也是在那一年 , 我来到了这个世上 。妈妈说 , 怀着我的时候 , 她也没有停止订阅《读者》 , 直到我牙牙学语的时候 , 家里的读者杂志摞起来 , 已经比我还要高 。小时候 , 我最喜欢听妈妈讲故事 。每天睡前 , 我都会从《读者》里挑选一个故事让妈妈讲给我听 。也是从那时起 , 《读者》开始进入我的生活 。《读者》的封面很有特色:四周留白 , 中间一幅色彩鲜亮的图画 , 每期图画不同 , 不变的 , 是图片上方大大的“读者”两个字 。时至今日 , 或许那些故事在我的脑海中已经逐渐模糊 , 但听妈妈讲故事时的那种感动却深深刻在了心中 , 至今难以忘却 。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出自哪里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高中时 , 每到月初和月中 , 我都会比妈妈更焦急地盼着新一期的《读者》赶快寄到家里来 。
点击海报 , 把读者带回家
在少年时期繁杂枯燥的学习生活中 , 一本《读者》杂志仿佛是滋润心田的甘泉 。只要沉浸于阅读的享受之中 , 我就能暂时忘却眼前的烦恼:

三毛写进生命里的故事;张小娴关于时光的智慧;蒋勋对人生的领悟……
杂志里的名人轶事、杂谈随感、心理人生、社会之窗、亲情友情、乐活点滴 , 每篇文章似乎写得都那么美 , 那么富有哲理 , 仿佛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当时《读者》中有两个固定的栏目我最喜欢看 , 那就是“文苑”和“人物” 。前者摘录国内外名作家的作品 , 后者专门介绍世界各国的名人轶事 。
因为《读者》 , 我知道了《百年孤独》和马尔克斯 , 认识了许多外国的作家;读了“霍金用两根手指敲击键盘发表演讲”的小文章 , 我才第一次明白 , 跟宇宙相比人有多渺小 。
我觉得 , 《读者》杂志在某种程度上 , 决定了我以前知道的“世界” 。
时间过得飞快 , 转眼我已毕业、工作 , 辗转于各个城市之间 。伴随着科技飞速发展 , 我们的阅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报纸杂志逐渐从视线中淡出 , 手机和电脑占据着我们的生活 。信息便像洪水一般不断涌来 , 真假难辨 , 漏洞百出 。
在这些年 , 我仍为妈妈订阅着她最爱的《读者》 , 自己也会时不时买一本《读者》来看 , 而《读者》也成了我对抗焦虑、守住本心的秘密武器 。只要沉浸在阅读中 , 便可以暂时遗忘那些浮躁和喧嚣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 平凡如流水却比什么都深刻 。算一算 , 《读者》已经陪伴我二十多年 , 陪伴了妈妈三十多年 。
快把最爱的《读者》杂志带回家 , 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吧!
在新的一年里 , 《读者》会继续陪伴在你我身边 , 在每一个临睡前代替手机游戏;焦虑时帮我们守住本心;难过时为我们加油打气!
以上就是爱惜日网?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出自哪里)的相关内容了 , 更多精彩请关注作者:爱惜日号SEO专员
声明:本文由爱惜日网/爱惜日号作者编辑发布 , 更多技术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