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原文及翻译 野望的意思

野望原文及翻译(野望的意思)
昨天,一年一度的520又来啦,鲜花和巧克力都摆在超市的显眼位置,街上成双成对的人又多了起来,“相亲相爱一家人”也不乏长辈晒充满爱意的520红包 。你有没有度过一个你侬我侬的520呢?还是沉浸于solo,感叹热闹与我无关?没关系,尽管独自坐在柠檬树下也找不到人分食柠檬果,甩给他们鲁迅先生的那句“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就好了 。

今天同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不太热闹的诗,诗人徘徊在绝美的秋山秋景之中,感到孤单寂寞(也许还冷) 。
初唐是中国近体诗完成的时代,叶嘉莹先生选择从隋末唐初重要诗人——王绩开始讲述 。今天标题诗句的原文如下: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树树皆秋色”,是一种油画一样的景象,进入秋日,落叶林色彩缤纷,红黄相间,美不胜收 。斜阳夕照的渲染出了一种静谧、安宁的氛围 。如果过着现代生活的我们,同三五好友出游,携娇妻美眷登山,看到这样的秋山秋景,自然是感到无限美好 。

但是作者开头的问句,徙倚欲何依,表明他的心情不太好,至少是感到孤单,结合全诗,在这种情况下,看到秋色与落晖,作者感受到的可能更多的是落日余晖的短暂与秋色即将面临的凋零和衰败 。
诗的后半部分,秋日的牧人和猎人也都有所收获,度过了充实的一天 。可是诗人王绩却依然没有认识的人,只好独自“长歌”以“怀采薇” 。(采薇,叶嘉莹先生认为这里主要是引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 。)诗人为什么要提及采薇?上一句感叹得“相顾无相识”,是牧人和猎人不仅不认识他,也不了解、不理解他的理想和情怀,所以感到带着秋天凉意的寂寥 。
很好奇诗人的烦恼是什么样的,尤其是隋末唐初古代诗人的烦恼 。他为什么独自登山,长吁短叹呢?除了长歌采薇,他还有什么办法能排解忧愁呢?
迦陵说诗系列中,叶嘉莹先生详细介绍了诗人王绩的生平,说他是隋朝末年的一个隐士 。虽然曾经做过官的,但他同陶渊明一样,是“由仕而隐”,没有很高的官职,自己评价自己是“有道于己,无功于时”,就是说自己对时代没有什么贡献 。可见以隐士来评价他是恰当的 。可是,叶嘉莹先生讲,中国儒家的传统,读书人是要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近代的识字率就不高,古代的读书人在今天来看真的称得上是凤毛麟角一样的精英,儒家教育读书人树立“治国安邦”的理想,致力于培养王佐之才是很切合古代实际的 。那么今天的诗人主角,王绩,在“无功于时”隐居之后,还会想起当年读书时的理想吗?
“仕隐”的问题,古已有之 。柳宗元曾有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生活在乱世,读书人如果入仕,想凭借自己的才干力挽狂澜,却在现实面前发现自己无异于以卵击石,发现官场的腐败昏暗不可收拾,那么由仕而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
王绩生活的隋末,同陶渊明生活的南北朝一样是动荡不安的乱世 。见识到了官场的败坏和堕落以后,他选择了隐居 。他也具备隐居的条件,在乱世之中,家里还有祖传的“东陂馀业”可供养他生活起居的花费 。可是他常常饮酒,在醉乡流连忘返,也会登高览秋色,黯然伤心 。大概作为读书人的使命感和理想是他难以释怀的原因吧 。

有多久没有拿起书本了呢?希望大家可以同我一道,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发现诗词之美,品味古代诗人的烂漫情怀和哲思,思考一会儿,放松一下 。
【野望原文及翻译 野望的意思】今天521,也是小满,“夏满芒夏暑相连”,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 。南方俗谚有“小满大满江河满”,北方在这个时候气候干燥,有气温超越南方的趋势,你家乡的天气又怎么样呢?
文末和大家分享采薇相关的几个典故 。
伯夷叔齐采薇的故事:他们二人本为两兄弟,是商朝孤竹国君的儿子,曾为推让王位离家逃难,投奔西伯姬昌 。后来他们认为武王伐纣的行为于德行有亏,于是隐居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为食,
涉及采薇的另外两个典故 。一、《诗经·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讲的是思妇怀念征夫的情感 。二、《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讲的是思归的征夫的情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