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翻译成成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形容谦虚好学 。敏:勤勉;好:喜好;耻:羞耻,奇耻大辱;敏而好学:天资聪明而又好学;出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成语来由: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 。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 。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翻译成成语】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 。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 。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