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有哪些好方法 怎么教育孩子

1. 倾听
倾听要积极主动 。在孩子说话的时候,要看着他的眼睛,不打断,也不要一副等着换你发言的姿态 。如果孩子没有询问你,就不发表意见,但你可以提问,如:“你觉得这件事可以怎么做?”或“对这件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真心聆听孩子想说的,激励他继续和你沟通 。如果每次对话都是说教,孩子会感到自卑和权利被剥夺 。可以利用共处的时间(如吃饭,走路时),试着敞开心扉听听他们的想法 。
2. 让孩子看见你犯错
人有韧性、有潜力,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经得起失败,才能勇敢再次站起来 。言教不如身教,让孩子明白犯错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偶尔让他看到你失误的样子,例如把菜烧焦,或是踢球时摔了一大跤 。
有时候无意犯的错,也可以真诚面对,把错误变成正面教育 。假如你被孩子惹火,大声骂了他,这时别懊悔自己情绪失控;你可以对孩子说:“我不该在心情不好时骂你,对不起,爸爸(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我会改正这个错误 。”
3. 容许孩子闯祸和犯错
不管大人还是孩子,从犯错中学习是最快的,不允许孩子犯错,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上天不会给任何人一个百分百完美的孩子 。所以,让孩子自己倒牛奶溅到地上,或许他可以从中学到经验 。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当孩子第一次没把事情做好时给予支持和鼓励,他会更愿意去想办法继续做好,这样的孩子会摸索出解决问题和克服难关的能力 。

4. 教导孩子感恩
感恩可以增进个人幸福,如果孩子对自身拥有的东西心存感谢,大多数是比较快乐的 。父母可以开创这样的环境并建立习惯,例百思特网如利用晚上全家聚在一起的时刻,每个人分享自己当天最棒或最感激的一件事情 。
5. 称赞孩子做的事,而非称赞孩子本身
人有一种负面倾向,就是生活中的坏事情总是记得比好事情要多,要清楚 。比起希望、鼓舞和高兴等正面情绪,愤怒和恐惧等负面情绪释放出具有较强冲击力的化学物质 。
爱特绘画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当人每次听到他们认为的负面东西时,需要称赞他们七次才能抵消冲击力,而且称赞时必须用很具体的方式来表达,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称赞孩子时,你应该称赞他做的计划、付出的努和技术 。
当小孩被赞美聪明时,他会很高兴;可是不具体的称赞容易误导,无意中灌输他们一种“事情能轻易做出来就是聪明、而必须努力才能做好的就不聪明”的观念,使孩子不愿去尝试困难的事情 。
6. 一起到户外活动
《环境心理学》期刊的一篇研究显示,户外活动能使人心情愉悦起来 。不论是跑步、骑行、划船、绘画写生或遛狗,这些接触大自然的活动都有助于纾解压力 。
另外,根据中国儿童安全保障协会的研究表明,户外活动除了能促进小孩身体发育,还会提升孩子的想像力和注意力、降低侵略性,提高思维活跃,从而提升课业成绩 。
除了运动活动,在户外绘画写生能给孩子带来更深刻的见闻,动手画出所看见的景色、植物、建筑,感受大自然,孩子会从内心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7. 开开心心玩一场
有一句话叫:“人不是因为变老就不玩,而是因为不玩而变老 。”童年最美好的就是玩乐 。和孩子一起扮卡通人物,或一起做个小游戏,越“蠢”越好 。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就是经常让他们开怀大笑 。

8. 教导孩子善心
善心有两部分:爱自己和爱别人 。如何教导孩子爱自己呢?
有些父母会跟孩子说:“你乖的话我就爱你”或“你爱我我就爱你或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 。”把不爱当成孩子做了坏事的处罚 。
爱特教育专家认为,最好别说“如果你爱我,你就不会做那件事 。”这种话,千万不要把你的爱与他们的行百思特网为挂勾 。对孩子展现无条件的爱,他们才能真正学会爱自己 。
爱别人是第二部分要教孩子的,让他学会如何去同情和关怀他人,可以带他们去做义工、帮助别人 。告诉孩子自己有多幸运,能生活在这儿并拥有这么多东西,这样孩子就会对原本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物心生感激 。
9. 以肢体碰触向孩子表达爱
研究证明,牵手、倚靠、拥抱和亲吻等肢体碰触对促进身心健康具有效果,即使只是摸摸小狗的简单动作,都能让人感到心情放松、压力变小 。
人类的知觉系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对于维系社交关系有很大的作用,其中触觉在亲情上扮演重要角色,人们借由肢体碰触分享彼此关系与促进正面情感 。

10. 管理情绪
大脑中有一块负责调控情绪的区域叫“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由于20岁以下的孩子前额叶皮质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小孩的情绪管理能力深受父母身教的影响 。
比如小孩在晚餐前要吃饼干,你拒绝了,他开始撒娇、嘀咕,都没用,最后大哭大闹 。当然,如果你是新手父母就要注意:这时你不能怕烦就迁就他,否则孩子将来还会故技重施 。
【教育孩子有哪些好方法 怎么教育孩子】以百思特网上便是这次爱特教育专家给出的家庭教育10条建议,当然,具体办法因人而异 。但对于孩子来讲,家庭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这能给到孩子最基础,最深刻也是影响最深远的终生教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