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洛阳八大景的古诗 洛阳城里春光好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唐】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 , 洛阳才子他乡老 。
柳暗魏王堤 , 此时心转迷 。
桃花春水渌 , 水上鸳鸯浴 。
凝恨对残晖 , 忆君君不知 。
【解释】
1.春:一作“风” 。
2.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 , 年十八能诵诗书 , 长于写作 , 人称洛阳才子 。这里指作者本人 , 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
3.魏王堤:即魏王池 。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 , 成为洛阳的名胜 。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 , 故名魏王池 。有堤与洛水相隔 , 因称魏王堤 。
4.渌:一本作“绿” , 水清的样子 。
5.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
【赏析】
有一些事情 , 经历过了 , 留下了痕迹 , 成了岁月 , 成了回忆 。有一些情感 , 像少年简单的心事 , 经历过如一场劫数过后的思念 , 便会透出淡淡的蓝 。
【描写洛阳八大景的古诗 洛阳城里春光好】众所周知 , “思乡”是古人对感情常有的抒发 , 尤其是身处乱世的诗人 , 身不由己 , 漂泊在外 , 总以诗文解思乡之苦 。
洛阳城里春光好 , 洛阳牡丹甲天下 。提到洛阳 , 绝大多数人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肯定是牡丹 , 虽然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曾突发奇想 , 要让成都牡丹甲洛阳 , 但千年过去了 , 洛阳的牡丹依旧笑傲东风 , 领先他乡 。
洛阳才子他乡老 。自古多少名人活跃在这座城市 , 虽然他们的故乡并不在洛阳 , 但一生都与洛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曹子建说“名都多妖女 , 京洛出少年” , 的确如此 , 几千年来洛阳的才子从不让人失望 。河洛自古富才强 , 汉魏文章半洛阳 。
韦庄对洛阳有着很深刻的感情 , 因为他的成名作《秦妇吟》就诞生在这里 。《秦妇吟》受到时人的一致好评 , 韦庄也因此得了个“秦妇吟秀才”的美名 , 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主”并称为一段佳话 。可以说 , 是洛阳的山水给了韦庄灵感 , 使他一诗成名 , 受人景仰 。
韦庄生于晚唐 , 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 , 全国各地战乱频繁 , 百姓流离失所 。生逢乱世并非人心所愿 , 他眼睁睁看着千古名都洛阳在战争的影响下蒙了“尘” , 又将此心情写入诗中 。
写下这阀词的时候 , 韦庄并不在洛阳 。身在江南的他挂念着那个与自己有着不解之缘的城市 , 就像怀念自己的家乡一样 。眼前的美景没有抹去韦庄心头的遗憾 , 在洛阳的那段记忆对他来说 , 他忘不掉也不想忘掉 , 每每回忆起来 , 心绪便凝结在一起 。
洛阳城里春光好 , 他乡虽美 , 却不如一醉洛阳嗅花香 。
【作者】
韦庄(836年- 910年) , 字端己 , 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 , 晚唐诗人、词人 , 五代时前蜀宰相 。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 。早年屡试不第 , 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 , 任校书郎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 , 召韦庄为判官 , 奉使入蜀 , 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年) , 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 自此终身仕蜀 。天祐四年(907年) , 韦庄劝王建称帝 , 任左散骑常侍 , 判中书门下事 , 定开国制度 , 举荐张道古等忠直文人 。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宰相) , 卒谥“文靖” 。宋代张唐英撰《蜀梼杌》曾高度评价:“不恃权 , 不行私 , 惟至公是守 , 此宰相之任也 。”
韦庄工诗 ,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 , 并称“温韦” 。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 , 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 , 发人深思;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 , 善用白描手法 , 词风清丽 。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 , 在当时颇负盛名 , 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有《浣花集》十卷 , 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 。另著有《菩萨蛮》五首 , 传为经典 , 影响深远 , 为宋词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