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的思想感情 商山早行赏析简短

作为晚唐双骄的温庭筠 , 《商山早行》和他的词一样 , 意象都十分精密 。
“征铎 , 鸡声 , 人迹 , 茅店 , 板桥 , 月 , 霜 , 槲叶 , 枳花 , 驿墙 , 凫雁 , 回塘 。”
在四十个字的诗篇中 , 有十二个意象 。这种意象组合的密度令人瞠目结舌 。
而且他的这些意象并非堆砌 , 而是自然衔接 , 不露斧凿之痕 。
陈望道先生把这种意象的排列称之为“列锦” , 我觉得吧 , 刻意为之而不可为 。
比如的颔联“鸡声茅店月 , 人迹板桥霜 。”
后来欧阳修效仿其作“鸟声梅店月 , 野色柳桥春” , 就显得矫揉造作了 。
晨起动征铎 , 客行悲故乡 。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 。
清晨时分 , 作者动身早行 , 在曲折的山路上 , 回荡着清脆的马铃声 。这种响声衬托出环境的清冷寂静 , 引起了作者内心“天涯游子”的荒寒孤寂的思乡之情 。
起句交代了时间、所发生的事情 , 紧扣“商山早行”的题目 , 也交代了人物内心的感情 , 那就是“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 , 人迹板桥霜 。颔联为千古名句 , 承接下句而来 , 虽是写景 , 却把首联的“悲故乡”融合进来 , 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然而它妙在不仅于此 , 还妙在写景之不隔 , 写景之不隔 , 亦不能道全 , 它攫取了情景中的神韵一格 。
何为神韵?气韵飞动 , 或者意象生动 ,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 此为有字眼也 , 如“荷风送香气 , 竹露滴清响” , 此为无字眼也 , 温飞卿为后一种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把它拆分来看 , 其实这句诗 , 都是寻常事物 , 寻常之景 , 为什么就能称之为神韵一格呢?
因为它有着动态、静态的奇妙组合 , 以及人迹、鸡声的视觉听觉 , 更重要的是“择景之真”、“景与意合” 。他选取的景色 , 是契合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状态的 , 而不是王静安先生所说的“附着” 。
至于其他诗论家所说的“不用一二闲字” , 这也是它的优点 , 但这只是炼句、炼字的效果 。
所以这一句 , 它妙在三点:景与意合;写景不隔;择景之真 。
后世之人 , 不解其中之妙 , 往往刻意仿之 。
【商山早行的思想感情 商山早行赏析简短】如欧阳修“鸟声梅店雨 , 野色柳桥春” 。
当然 , 肯定有人觉得欧阳修写的也好 , 那我只能指出其中一点:
?欧阳修的“野色”太虚了 , 而温庭筠的“人迹”则显得真实 , 只拈出一点 , 高下立判 。
我们当然都知道“野色” , 是指郊野的春色 , 或者野外的景色 , 但野外的景色 , 包含太广泛了 , 实无所指 。
这就是“隔” , 当跟“柳桥春”组合在一起时 , 就显得空泛 。五个字就写了柳桥 , 人家五个字 , “人、脚迹、板桥、霜” , 你看这内容多扎实 , 多生动 , 人迹还与主题的“早行”暗合 。
槲叶落山路 , 枳花明驿墙 。槲叶落满了山路 , 枳树的白花被晓月照在驿墙之上 , 分外明丽 。
这句描绘途中所见之景 , 商县那边多槲树和枳树 。槲树的叶子很大 , 冬天留在枝上 , 到第二年早春 , 树枝发芽时才脱落 , 而枳树也会在这时开白花 。
所以这句点明了季节是早春 , 很多人以为这首诗写的是深秋之景 , 其实是错的 。
因思杜陵梦 , 凫雁满回塘 。在早春的景色中 , 作者想起了昨晚的梦 。他梦到了故乡杜陵 , 那里已经春暖花开 , 凫鸟在弯曲的池塘里嬉游戏水 。
结尾以“故乡画面”回应首句“悲故乡”的感慨 , 使得首尾照应 , 抒情既落于实处 , 又愈发衬托出思乡的心切和悲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