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姜维
【姜维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未期蜀国名将 。    姜维自幼少孤,和母亲一起生活 。他喜好郑玄的经学,在郡中做上计掾,不久,任州中从事 。姜维的父亲姜冏曾为郡中功曹,羌族、戎族叛乱时,他亲自保护郡太守,战死在疆场 。因此,魏朝赐姜维中郎,命他参与管理本郡的军事 。    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228年)春,蜀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 。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占据箕谷(今陕西宝鸡南),佯从斜谷道(今陕西眉县西南)攻郧,以牵制魏军主力 。魏明帝曹睿派曹真率关右诸军,在郿重兵设防,诸葛亮却亲率大军攻祁山 。时天水太守马遵正带姜维和功曹梁绪、主薄尹赏、主记梁虔等人随雍州刺史郭淮在各地视察 。马遵闻蜀军至祁山后,诸县响应,郭淮闻后,决定东行,回上邽守备 。马遵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于是,也乘夜随郭淮至上邽 。姜维发现马遵已走,忙追随其后,可惜晚了一步,待姜维等人至上邽,城门已闭,不肯放其入城 。姜维等人又返回冀县,冀县也不放姜维等人等进城 。姜维等害怕,只好去投诸葛亮 。时蜀军先锋马稷因违背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裨将军王平劝阻,擅自放弃街亭,依山立寨,以为据高临下击魏军势如破竹 。结果被魏左将军张郃击败,失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陇城镇,一说今天水东南) 。马稷丧失街亭,使诸葛亮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 。诸葛亮只好攻克西县,率千余户和姜维等人班师 。姜维于是同其母失散 。    诸葛亮喜姜维有胆智,命其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姜维时年二十七岁 。    诸葛亮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写信,对姜维赞赏不已,信中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 。其人,凉州上士也。”信中还说:“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 。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三国志·蜀书·姜维传》) 。不久,姜维就升任中监军、征西大将军 。    孙盛《杂记》记载,姜维投奔诸葛亮,跟母亲失散了 。后来,他接到母亲的书信,让他设法回去 。姜维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这记载不太可信 。因为姜维粗知学术,待母不至如此 。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为魏大将军司马懿所拒 。二军相持百余日 。其间,诸葛亮数番挑战,司马懿坚壁不出,欲待蜀军粮尽,相机反攻 。诸葛亮派入送司马懿女人衣服羞辱之,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 。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故意上表请战,魏明帝派卫尉辛毗为军师制止之 。以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 。辛毗一到,姜维就对诸葛亮说:“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 。”诸葛亮说:“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 。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 。于是蜀军安全而撤,百姓作谚语道:“死诸葛走生仲达”(《晋书·宣帝传》) 。姜维回成都后,任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 。    延熙元年(238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驻扎汉中 。蒋琬升大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多次率领偏师西进 。延熙六年(243年),姜维升任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 。    延熙九年(246年),汶山郡(郡治绵质,今四川汶川西南)平康县(今四川松潘西)的少数民族聚众起事,反抗蜀汉统治 。姜维率军征讨,恩威并施,迅速平定 。    延熙十年(247年),姜维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柿共录尚书事 。同年,汶山郡平康县的夷族起事,姜维率兵讨平 。不久,雍州(治长安,今西安西北)、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等地区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 。姜维率兵出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接应,与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西(洮水以西) 。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降蜀,姜维将其迁至蜀境 。未迁走者皆为郭淮击平 。    延熙十二年(249年),朝廷授予姜维符节 。秋,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 。姜维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 。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 。魏军则以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吏陈泰统兵抵御 。郭淮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围曲城(今甘肃岷县东漳南),切断交通及水源,曲城蜀军困窘不堪 。姜维被迫领兵救援,进至牛头山(甘肃岷县东南,洮河南岸),为陈泰军所阻 。姜维闻郭淮率军进逼洮水,企图切断退路,迅速率军撤回 。而句安、李歆等人因孤立无援,最终降魏 。郭淮又西击羌人各部,留邓艾屯白水(今甘肃白龙江)北岸,以防蜀军反攻 。姜维闻讯后,令廖化驻军白水南岸牵制邓艾,自率重兵奔袭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 。后为邓艾所识破,并于当夜抢占洮城,姜维只得撤军退走 。    延熙十三年(250年)十二月,姜维再次出兵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联合羌人,攻魏西平未克,俘魏中郎将郭循而还 。    姜维认为自己熟悉西部风俗,又依仗才兼文武,想用羌族、胡族为羽翼,并说“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三国志·蜀书·姜维传》) 。因此,他常常提出要大举兴兵 。费祎多次制止他,拨给他的部队也从未超过万人 。    费祎还对姜维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不如且保国治民,谨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为希冀徼幸,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六》) 。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费祎去世,姜维得行其志 。三月,吴太傅诸葛恪再次兴师攻魏,发兵20万进攻淮南 。姜维也乘机率数万人出石营(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经董亭(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包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率军解围,进至洛门(即洛门聚,今甘肃甘谷西)时,姜维因久攻南安不克,军粮已尽,撤围退走 。    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主持蜀国内外军事 。二月,魏中书令李丰与皇后之父光禄大夫张缉等密谋废易大臣,欲以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马师为大将军 。事泄,司马师杀李丰、夏侯玄等,废张皇后,魏国一时陷于混乱 。魏狄道长李简密向蜀汉请降 。六月,姜维乘机率军攻魏,李简献城降,姜维占狄道(今甘肃临洮) 。十月,姜维率军进围襄武(魏陇西郡治,今甘肃陇西南) 。魏将徐质反击,蜀前军荡寇将军张嶷战死 。姜维率军继至,击败魏军,斩杀徐质 。魏军撤退,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今甘肃临夏西北)、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县,并迁河关、临洮、狄道三县民入川,率军撤回 。    延熙十八年(255年)七月,蜀卫将军姜维乘魏大将军司马师病亡之际,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魏 。八月,到达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遂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 。魏征西将军陈泰命雍州刺史王经率所部进驻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到达后,再钳击蜀军 。王经不俟陈泰军至即擅击蜀军,姜维率军先后故关(今甘肃临洮北)、洮西大败王经,魏军大部伤亡或逃亡,损兵数万,王经只残部万人还保狄道 。姜维乘胜围狄道城 。魏大将军司马昭命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 。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今甘肃渭源西北),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 。姜维即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 。这时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姜维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 。    延熙十九年(256年)正月,姜维在驻地被后主封为大将军 。六月,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今甘肃天水)会合 。七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今甘肃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 。邓艾军抢占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据险拒守 。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难克,乃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进取上邽 。两军战于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 。胡济失期未至 。蜀军交战不利,士卒溃散,死伤甚众 。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机骚乱起来 。姜维败归,谢过引责,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    延熙二十年(257年)五月,魏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 。司马昭调关中兵力东下讨伐诸葛诞 。姜维乘机攻魏秦川(渭水流域) 。十二月,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到达沈岭(今陕西周至南) 。当时,魏在长城(今陕西周至南)积存大量军粮,且防守薄弱 。闻姜维至,众皆惶惧 。魏征西将军司马望和安西将军邓艾恐姜维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据守 。姜维军进至芒水(今陕西周至黑水),依山为营 。司马望、邓艾军近水筑寨 。蜀军多次挑战,魏军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 。景耀元年(258年)三、四月间,姜维闻诸葛诞败亡,遂引军而还 。并再次被任命为大将军 。    姜维屡次北伐,不但未见成效,反而弄得民困兵疲 。于是,不再轻易对外用兵,转过头来,致力于加强汉中的守御 。    当年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各个营寨都充实兵力,抵御外寇 。敌人来进攻,使其不得入一步 。后来汉中之战,王平抵拒曹爽,用的就是这种办法 。姜维认真研究了蜀中形势,提出了“敛兵聚谷”的新策略 。    姜维认为,“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 。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 。使敌不得入平,臣重关镇守以捍之 。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 。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 。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三国志·蜀书·姜维传》) 。    朝廷也觉得姜维的办法不错,便命令汉中都督胡济退驻延寿、监军王含驻守乐城,护军蒋斌驻守汉城 。又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地建立军营驻防 。    其实,敛军聚谷之法,弊大利小,等于是自弃险要,自拆樊篱 。    景耀五年(262年)十月,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阳境 。魏征西将军邓艾率兵迎战 。邓艾抓住姜维悬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 。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今卓尼东北)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双方激战后,魏军发起反击,蜀军大败,损失严重 。姜维只得退往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 。此后,蜀军实力大减,转为被动防御态势 。    姜维本非蜀人,托身蜀国,加上连年征战,没有建立什么功绩,所以颇遭非议 。而当时蜀国后主刘禅无能,宫廷由宦官黄皓专权,为所欲为 。右大将军阎宇见黄皓炙手可热,便依附于他,于其勾结 。黄皓想寻机废掉姜维,扶阎宇掌管军政大权 。姜维疑心,颇为恐惧,于是,不再回成都,在沓中驻扎 。    据《华阳国志》记载,姜维对黄皓专权恣肆很不满,曾上言后主,请求诛杀黄皓 。后主说:“黄皓不过是一个奔走效力的小臣罢了 。过去董允对他切齿痛恨,我常常感到遗憾 。您大人大量,又何必介意他呢?”姜维见黄皓枝附叶连,势力很大,感到自己失言,便告辞后主出宫 。后主命黄皓到姜维那里谢罪,姜维对黄皓说自己要到沓中种麦,以资军用,实际是为躲避黄皓 。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表奏后主,说:“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三国志·蜀书·姜维传》) 。    在这紧要关头,黄皓不听人言,却信鬼神 。他相信巫者的预言,认为敌人不会到来,禀告后主,把姜维的表章压下,不予理睬,连大臣都不知道 。    同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 。    直到魏将钟会将要进入骆谷,邓艾将要进入沓中时,黄皓这才派右车骑将军廖化率军去沓中援助姜维,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率兵去阳安关中(今陕西沔县西),作为各个营寨的外援 。并令汉中诸将放弃汉中外围据点,收缩兵力退保汉城(今陕西勉县东)、乐城 。廖化进军到达阴平,闻魏将诸葛绪正向建威迸发,便停下来等待敌兵 。    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地,命令陇西太守牵弘等人邀击姜维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 。姜维在沓中见邓艾的军队攻来,又听说钟会进军汉中,知汉中难保,立刻引兵东撤,急摆脱邓艾,退往阴平 。魏将杨欣等人追击,直到疆川口,双方大战,姜维败退,为抢先占桥头(阴平东南)的诸葛绪所阻 。姜维从孔函谷(今甘肃省武都县孔幽水人白龙江处)佯作向北欲绕道而东,作出出兵攻击诸葛绪后部的样子,诱使诸葛绪离开桥头三十里向北堵击时,姜维乘机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张翼等合兵,据守剑阁 。诸葛绪赶去阻截,差了一天,没有赶上 。这一战,姜维灵活用兵,暂时摆脱了被动局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