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邹忌讽齐王纳谏分析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标题中的“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
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
课文先介绍邹忌的身材、相貌,肯定他是一个美男子,作为他自美和被别人赞美的基础 。下面便分别向妻、妾、客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想通过第三者的鉴定,来验证自己“美”到什么程度 。而妻、妾、客的回答,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直到他亲眼见到徐公,才“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既然远不如徐公美,为什么人家却说自己比徐公美呢?显然有各自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事实的真相 。三人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 。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 。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邹忌经过冷静思考,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 。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
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 。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 。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
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 。
二、问题研究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 。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 。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 。此外,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
教学建议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又很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学生如能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即可无师自通 。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
【刘向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能多少获知一点本文的深层意思;其次是要介绍一点背景常识,使他们对故事内容有亲切感 。这两个目的达到了,诵读速度就可以加快 。
练习说明
一、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
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 。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 。
二、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文言字词的多义性 。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仔细、周详)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私情)
4.朝服衣冠,窥镜(早晨)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
三、发挥想像力,以邹忌或齐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这个故事 。
此题意在让学生在改写的过程中发挥想像力 。
有关资料
一、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 。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