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诸葛恪
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
【诸葛恪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诸葛恪是吴国名臣诸葛瑾(诸葛亮兄长)长子,从小即有才名,平日辩难析疑,少有人及 。孙权对他非常欣赏,对诸葛瑾说:“人言蓝田生玉,如今看来,真是一点不假 。”
诸葛恪二十多岁,被拜为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人随侍太子孙登讲论道艺,所以成了太子的宾友 。后来,从中庶子转任左辅都尉 。
其父诸葛瑾脸长似驴 。孙权喜欢和他开玩笑 。一次,大会群臣,孙权使人牵一驴 。众人大笑 。因为驴的脸上有一标签,上曰:“诸葛子瑜 。”“子瑜”是诸葛瑾的表字 。诸葛恪跪到孙权面前,说:“乞请竺益两字”(《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孙权同意,诸葛恪便在标签下方接著写了“之驴”二字 。在座的人又欢笑起来,孙权也很高兴,把这驴赐给了他 。
过几天,孙权又见到诸葛恪,问他:“卿父与叔父孰贤?”诸葛恪应声回答:“臣父为优 。”孙权问其故 。诸葛恪说:“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孙权听罢,禁不住大笑 。便命诸葛恪依次给大家斟酒 。斟到张昭面前,张昭先已有了几分酒意,不肯再喝,对诸葛恪说:“此非养老之礼也 。”孙权说:“卿其能令张公辞屈,乃当饮之耳 。”于是诸葛恪反驳张昭:“师尚父(吕尚)九十,秉旄仗钺,犹未告老也 。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张昭无话,只好饮酒 。
后蜀国有使者到,群臣毕集 。孙权对蜀国使者说:“此诸葛恪雅使至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 。”诸葛恪当即跪在孙权面前拜谢 。孙权感到奇怪,问他:“马未至面谢何也?”诸葛恪说:“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据记载,孙权设宴招侍蜀使费祎,提前命令群臣:“蜀使到来,只管低头饮食,不要理他 。”于是,费祎进来时,只有孙权阵下饮食,群臣仍旧低头用餐 。费棉见状,嘲弄他们说:“天上凤凰来翔,麒麟为之吐哺,一群驴骡无知,低头饮食如故 。”诸葛恪回敬他:“我们栽植梧桐,本为接待凤凰,何处飞来燕雀,也称什么‘来翔’,何不用弹射之,让他返回故乡 。”费柿因吃饼,写成《麦赋》,诸葛恪则写《磨赋》,众人称赞不已 。
表现诸葛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的事还有好多 。孙权觉得他很不寻常,想考察他的能力 。任命他为代理节度,节度掌管部队的粮食供应,往来文书繁琐,他不太喜欢 。
当时吴国士兵实际上是生产奴隶,他们生产的产品由孙权和诸将分占,但养兵的费用仍由农民来承担 。因此,吴孙权及诸将都不断地驱略民众,扩大兵额 。
诸葛恪把目光转到了居住在丹杨郡的越族(三国时,分布在今苏、皖江南及浙、赣、闽山区的土著居民,史称“山越” 。长期以来不服统治,吴为增强实力,强征为兵,山越辄起反抗,丹阳地区尤甚)身上 。他认为丹杨山势险峻,民风果敢刚劲 。以前虽也在那里征发过兵众,但征的不过是边缘县分的平民,很少有深远腹地的人 。于是,他屡次请求出任丹杨地区的长官,想去把那里的兵员全部调发出来,并说,只要三年,就可征得甲士四万人 。实际上是虏获四万生产奴隶 。
朝中官员议论纷纷,以“丹杨地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其幽邃民人,未尝人城邑,对长吏,皆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 。逋亡宿恶,咸共逃窜 。山出铜铁,自铸甲兵 。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 。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也 。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 。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三国志·诸葛恪传》)为原因,认为此事难行 。
诸葛瑾闻后,也认为此事难做 。他叹息说:“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只有诸葛恪信心百倍,尽力陈述必胜的道理 。
嘉禾三年(234年),孙权拜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杨太守,拨给他手执棨戟的骑兵三百人,授官仪式完毕后,孙权还特意命令摆好仪仗,兴作鼓吹,引导簇拥他回家 。诸葛恪时年三十二岁 。
诸葛恪到任后,采用武力围困与招抚并用的方针,发放公文给四郡所辖属县的长官,命令各郡严守疆界,严肃法纪,已归顺的山民,一律设屯聚居 。随后,调集各路将领,派兵据守险要峪口,修筑围困工事,不与山越交兵,又令士兵全部抢收田野成熟的稻谷 。山越人新谷无收,旧谷食尽,因饥馑而被迫出山归降 。诸葛恪下令:“山民去恶从化,皆当抚慰,徙出外县,不得嫌疑,有所执拘”(《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