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沸散的功效作用 麻沸散到底是什么药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 , 它是由我国著名医学家华佗发明的 。华佗是怎样发明的麻沸散?它的处方又是怎样组成的?
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 。东汉末年 , 魏、蜀、吴三国你争我夺 , 战争连续不断 , 经常打仗;再加天灾人祸 , 军队和老百姓受伤得病的很多 。华佗是惜贫怜苦、有求必应的人 , 不管是兵是民 , 只要找到他 , 他都给医治 。经他治好的病伤员 , 有锯腿的、有截手的、有剖腹的、有缝补的 , 什么样的伤病都有 。可是那时没有麻醉药 , 每当进行剖腹、截肢等大的手术时 , 病伤员忍受不了手术的痛苦 , 有的晕厥了 , 有的痉挛了 , 惨状使人目不忍睹!
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 , 华佗想了许多办法 , 做了不少试验 , 走访了许多医生 , 收集有麻醉作用的药物 , 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 , 最终试制成功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 。
华佗
【麻沸散的功效作用 麻沸散到底是什么药】字元化 , 一名旉 , 沛国谯县人 ,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 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 , 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 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 , 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 , 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 , 尤其以创麻沸散、行剖腹术闻名于世 , 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
关于麻沸散《后汉书·华佗传》和《三国志》都有记载:
“若疾发结于内 , 针药所不能及者 , 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 , 既醉无所觉 , 因刳(kū , 剖开)破腹背 , 抽割积聚(肿块) 。”“若病结积在内 , 针药所不能及 , 当须刳割者 , 便饮其麻沸散 , 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 , 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 , 便断肠湔洗 , 缝腹膏摩 , 四五日差 , 不痛 , 人亦不自寤 , 一月之间 , 即平复矣 。”
这么神奇的麻沸散 , 它的处方是怎样组成的?可惜的是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早已失传 , 现在有迹可循的说法有两种:一是宋时有人认为麻沸散可能由曼陀罗等组成 。李攸《宋朝史实》载:“置曼陀罗花酒中 , 既昏醉…… , 尽擒杀之 。”二是据近人著作《后汉书华佗传补注》记载:“麻沸散方:羊踯躅 , 当归 , 茉莉花根 , 石菖蒲 。”书中未指明此方的出处 。但一般认为此方来自清代赵学敏的《串雅内编》中间的“换皮麻药” 。至于此方究竟是否符合麻沸散原方 , 就不得而知了 。
(图片来源于:杏林大观园)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动乱割据的状态 , 医药学在脉学、针灸学、药物方剂、伤科、养生保健中外交流等各方面取得了成绩 , 为医学的全面发展积累了经验 。此时麻沸散的出现 , 使中医外科手术得到了更深一层次的进步 。
(图片来源于:杏林大观园)
有没有被以上中医故事吸引到?小编告诉你 , 想了解更多中医药传统文化 , 可以到杏林大观园“国药博览园”进行参观了解!
杏林大观园在园区中心部位建造一座占地180亩的“国药博览园” , 其中中医文化展览馆占地12亩 , 建筑面积3,600㎡ 。包括“歧黄之术馆”、“滇南本草馆”、“中华医史馆”、“中华药史馆”“少数民族医药馆”五个展馆和一条60平米的“历代中药经典处方长廊” 。以绘画、雕塑、文物等多种仿真手法 , 由浅入深、有血有肉 , 系统重现了五千年中医理论、中医诊疗方法及中药加工业的发展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