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各地赊刀人的预言 民间赊刀人预言怎么回事

据坊间传言 , 每逢天下有大事发生 , 赊刀人便会背着剪刀、菜刀等生活用品走街串巷的叫卖 。但他们当时并不收钱 , 而是会留下一句奇怪的“谶语” , 如果买主答应了便可以将东西拿走 。如他们说:“当米价涨到一块的时候 , 再来收账 。”很可能当时米价只有两毛 , 很多人觉得再涨也到不了那个价格 , 便愉快的把东西拿走了 。可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物价的上涨 , 米价还真就到了赊刀人当初说的那个价格 , 这时他们便会出来收账 。
诸如此类的预言还有很多 , 如玉米跌到多少钱 , 或牲口生出几个仔等都是他们预言的一部分 。因为民间这种事总会碰到 , 所以老百姓对他们深信不疑 。而在东北地区流传最广的一则赊刀人传说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一些赊刀人走街串巷的卖刀 , 口中的预言是:“当日本人被赶跑时 , 再来收账 。”日本人知道后大为紧张 , 立刻逮捕了那批赊刀人 。他们在死前对百姓喊道:“我是收不到钱了 , 但大家放心 , 有人会接替我来收账的 。到时大家放心把钱给他就行了 。”而在1945年 , 中国果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赊刀人的
真相
揭秘
“赊刀人”就是我国民间走街串巷卖刀的一群人 , 他们卖刀有2种形式 , 第一种就是先收一半的钱 , 如果明年这把刀还没有用坏的话他就再回来收另一半的钱 。
第二种就是他们会直接将到“赊”给你分文不取 , 只会给你留下某个预言 , 如果这个预言成为真实的事 , 他们就再回来这这个刀钱 , 如果你同意便拿刀走人 , 留下你的姓名地址即可 , 等到了预言实现的那一天他们就会上门来收钱了 。他们做过很多个预言 , 并且很多都成功了比如说1头牛将后来能卖到1万元 , 小麦的价格会从90降到19等等 。那么他们预言背后的真相和来历又是怎样的呢?
赊刀人的来历
据传闻 , 赊刀人自称是鬼谷子的传人 , 有着占卜的能力 , 所以他的预言很多都能实现 。这一职业最早是出现在宋朝时期 , 因为生活拮据所以只能靠预言和人打赌来生活 , 而刀就他们的“凭据” 。而他们大多是单独行动 , 并且从来不去流动人口强的地方去赊刀 , 因为他们的预言一般都要一些时间 , 如果成功的话能够准确的找到“赊刀”顾客的地址 , 将钱要回!
而“预言家”的真相也只不过是依靠他们的见识和未来发展的必须性来做出的预言 , 比如以后的猪肉、牛肉肯定比现在贵、以后的粮价必然会比现在低等等一些社会性的问题 , 这些都是属于时代发展、经济发展的必须改变 , 所以根本就不能被称之为“预言” , 这也是为什么说他们的预言一般都能成功的原因 , 而在当今这个社会信息如此之快 , “赊刀人”这种职业当然也不会在存在了 。
赊刀人的预言传说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 , 大家的生活十分艰苦 , 每天为了吃饱肚子而奔波 。不过就是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 却有一群人在农村的大街小巷奔走 , 他们肩抗扁担 , 或背抗麻袋 , 每走到一个村子就会停下来 , 把锅碗瓢盆刀等餐具“免费”赊给庄稼人 。而赊刀人之所以被大家津津乐道 , 不单单是他们把刀免费赊给村民 , 而是因为赊刀人最新预言 , 如果这件事应验的话 , 那么他们就会来收账 , 一把刀多少钱 , 村民必须如数的给 。
1、牛羊肉价格飙涨
第一就是“羊过千 , 牛破万” 。确实 , 现在牛羊肉的价格都是几十元一斤 , 而一头牛轻轻松松的能卖到上万元 。
2、粮食涨到一块半
第二就是“粮食涨到一块半” 。去年小麦的价格已经涨到了1元多 , 而在当时赊刀人预言时 , 小麦的价格只不过是五六毛钱一斤 。
【汇总各地赊刀人的预言 民间赊刀人预言怎么回事】3、农村老房没人住
第三就是“农村老房没人住” , 确实 ,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 农民单单依赖种地已经很难维持当下生活的开支 , 不少农村青壮年纷纷涌入城市打工 , 如今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空心村 。
4、种树热
第四就是 ,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 石滚长草田栽树 , 十里一村不为奇” , 电灯电话这些不用说 , 早已经实现了 。而栽树这几年却初现端倪 , 许多农村都出现了“种树热” 。
5、分田到户
第五就是 , “分田到户来收钱” , 而这个语言早在1979年就实现了 , 要知道那个时候农村公社大集体搞得正红火 , 分田单干就成了搞资本主义 , 谁也不会相信还能分田单干 。
以上就是赊刀人最新预言解读 , 事实上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 , 赊刀人的五个预言全部都实现了 。那么 , 他们有回去要报酬吗?事实上 , 这个情况可能就不得而知了 , 毕竟20世纪70年代的那个时候通信不发达 , 即便有很多事情发生了 , 现在也无从考究 。
中国真的就有过这样的5个预言故事而且一直流传至今 , 且不同程度的在现在影视剧中被作为博眼球的素材 。对于这五个神话一样的神奇预言 , 你知道几个...【查看详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