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墩墩的由来及设计意义 冰墩墩是什么

吉祥物的诞生 , 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成果 , 凝聚着国内外众多民众和专家的智慧 , 体现了开放共享、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 。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通过吉祥物的发布 , 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风貌、发展成果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
2019年9月17日晚 ,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正式对外发布了 。
这是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设计之后 , 中国再一次推出奥运吉祥物 。
今天 , 我们就来讲讲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
“冰墩墩”的由来
冰墩墩(Bing Dwen Dwen) , 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 。将熊猫形象与冰晶外壳相结合 , 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的特点 。
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 , 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 。熊猫头部装饰彩色光环 , 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
流动色彩线条 , 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 。熊猫整体造型像航天员 , 是一位来自未来的冰雪运动专家 , 寓意现代科技和冰雪运动的结合 。
冰墩墩抛弃了传统元素 , 充满未来感、时代感、速度感 。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 , 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 , 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
“冰墩墩”的寓意
冰 , 象征纯洁、坚强 , 是冬奥会的特点 。
墩墩 , 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 , 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 , 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
“冰墩墩”是肉食性动物?
“冰墩墩”是以我国的“国宝”大熊猫作为原型设计的 , 形象憨态可掬 , 温和可爱 。
但你知道吗?在生物分类上 , 大熊猫们可是跟老虎、狮子、熊等猛兽一同组成了食肉目 。对于这样的分类 , 可能有人会提出质疑 , 这竹子明明是植物 , 为何以竹子为食物的大熊猫却成了食肉目呢?
其实大熊猫并不是生来就适合吃竹子的 , 甚至可以说是被迫“吃素” 。
大熊猫本是食肉动物 , 自身的消化系统都是为食肉服务的 , 它的消化道很短 , 不能完全消化这些“素食”的纤维素 , 营养吸收率很低 , 再加上竹子的营养含量并不高 , 因此大熊猫不得不多吃竹子来满足自身所需要的营养 。
大熊猫的牙齿原本也不适合咬坚硬粗糙的竹子 , 但在漫长的进化岁月中 , 为了生存不得不适应以竹为生 , 它们的裂齿已经丧失了食肉动物撕扯筋肉的能力 , 变成了像后面臼齿一样磨面宽大 。
丰富的咀嚼肌使大熊猫逐渐适合咬切竹子 , 同时也给与了它们圆圆的脸颊 。
在适应“吃素生活”的过程中 , 大熊猫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关键基因发生了突变 , 导致了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 , 能量代谢率异常低 , 因此大熊猫总是缺少奔跑和跳跃 , 一副慢吞吞的样子 。
【冰墩墩的由来及设计意义 冰墩墩是什么】 所以大熊猫也是瘦过的 , 只不过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 , 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 , 生理、行为、遗传等方面都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 , 才逐渐变成了现在胖乎乎、圆滚滚的“可爱吃货” 。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