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绘画作品 唐代的绘画

随着绘画题材和表现技巧的不断丰富,唐代绘画有了明显的分科 。当时涌现出大批著名的画家,见于史册者就达200余人,为前所未有 。画家在不断吸收近域与外来影响的基础上,艺术表现技巧更加丰富,创建题材也空前广泛 。人物、山水、鞍马、花鸟以及宗教经变壁画都渐渐成长为独立的画种,工笔重彩、灿烂多样的画风此时已经成熟 。
人物画愈发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和刻划人物的精神气质;山水画分出青绿和水墨两大体系,并产生南北不同的地域性风格;花鸟画创立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 。宗教画亦显得更为绚丽多彩 。此外,唐时期的壁画,如宫殿、寺庙、旅舍、石窟、墓室等处的壁画,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 。而且卷轴画也开始兴起,并因便于创作、收藏、观赏而逐渐流行 。可以说,唐代时期的绘画成就,超过了以前各代,气势豪迈,影响波及当时的东方各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
人物画
唐太宗利用美术表彰功勋,要求美术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所以唐朝人物画得以迅速发展,出现了阎立本、张萱、吴道子等擅长人物画的大画家,成绩斐然 。人物画在唐代进入了黄金时期 。
阎立本和奇装异服的朝贡使者图
阎立本是唐太宗的宫廷画师,兼工书法 。人物、车马、台阁无一不精,尤擅肖像 。代表作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秦府十八学士”和“历代帝王图” 。其画法习顾恺之以线描画、以形写神的内涵;取张僧繇人物画丰腴美艳之意象,故而线条遒劲,笔力雄浑,工笔设色重透绢素 。“职贡图”和“步辇图”是奉太宗的诏命而作 。“职贡图”准确的记录了当时各民族和外国使者来长安朝见“天可汗”的有趣情景 。“步辇图”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会见吐番(今西藏地区)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亲的使者的场景 。
张萱和周眆的闲雅仕女画
张萱开盛唐工笔仕女“曲眉丰颊”的画风,所画人物表情生动,仪态端庄,衣裳明艳,心境从容 。画中题材大多来源现实生活,对后世风俗画的影响极其深远 。传世名作有《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 。
周眆长于绮罗人物,画风初效张萱,后则小异,渐渐形成了“丰厚为体,衣纹劲简,色彩柔丽”的特点,后人称为“周家样” 。画面构图往往不着背景,不同人物以活动自成段落又互相关连,用笔古拙方劲 。传为其作品有《挥扇仕女》、《簪花仕女》、《弹琴仕女》和《内人双陆图》等,人物衣裳首饰明丽华贵,工整细腻,真实再现了唐代妇女温雅的仪容风貌 。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是大唐宗教画的杰出代表 。他在长安、洛阳两地绘制了大量的宗教壁画 。所画之天女“窃眸欲语”,菩萨“转目视人”,力士“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 。他还一变东晋顾恺之以来那种粗细一律的“铁线描”,善于轻重顿拙似有节奏的“兰叶描”;,所画衣褶有飘举之势,成“笔不周而意周”之妙 。其下笔时飒然风起,天衣飞扬,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其傅彩时略施微染,超出缣素,世谓之“吴装” 。
史书记载许多屠夫看了他的地狱经变画后心生恐惧,纷纷弃业改行,市井一度出现缺鱼少肉的奇观 。所以吴道子画名更盛,登门求画的人越来越多,唐玄宗不得不“封禁”其手,非有诏不得画也 。我们可以从《菩萨图》、《八十七神仙图卷》和《实积宾伺罗像轴》等画中领略其“神来之笔”的风采 。
他的画与张旭的草书、斐的剑术,被誉为当时的“三绝”,并且影响远及日本韩国等地 。至今在日本还保存着传为他作的《送子天王图》 。
《太平广记》上还有一个关于吴道子的有趣传说:有一次吴道子去拜访一位僧人,请求喝杯茶,僧人对他不太尊敬,他就要来笔墨在杯上画了一头毛驴,然后走了 。到夜里毛驴下来把僧人的家具都踩坏了,屋内一片乱七八糟 。僧人知道是吴道子在捉弄他,只好认错并请他来帮忙,吴道子就把毛驴涂掉了 。
异彩纷呈的山水花鸟画
唐代的山水画继隋代之后,更为蓬勃发展,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主要流派 。一是以武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俗称大小李将军)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一是以文臣王维(俗称王右丞)为代表的水墨山水 。
初唐李思训享有“国朝山水第一”的美誉 。他确立了中国山水画史上“青绿为质、金碧为纹”一派,构图细密精致,傅色浓烈沉稳,笔调华丽堂皇,亦称“北宗” 。青绿山水以勾勒为法,用笔细密烦琐,颜色以石青、石绿为主;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勾以金粉,使画面产生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亮丽壮观,工致动人 。如传为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等,色彩富丽,情感外露,十分耐看 。
盛唐大诗人王维发明了“破墨禅境”山水画法,所画山河、江雪往往具有一种萧疏淡远的情趣,真正地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被誉为“南宗”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以之来表现景物的体和面 。即便设色,也讲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远、纯净的境界,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为高 。如传王维作的《雪溪图》平淡天真,感情委婉,耐人寻味 。
与人物、山水画一样,唐代的花鸟走兽画也进入了独立发展的阶段,受到宫廷与民间的广泛欢迎,并涌现出一批专画花鸟,或专画牛、马的杰出画家 。如薛稷擅长画仙鹤,杜甫有诗称其画鹤“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长人” 。姜皎擅长画鹰,画面突兀逼人,充满肃杀之气 。
再如曹霸,精于画马,生机勃勃,超凡脱俗 。其弟子韩□,有出蓝之胜,所绘《照夜白图》,用洗练而富有弹性的铁线勾勒后稍加渲染,将一匹烈马狂暴不羁的神情刻划的栩栩如生,四蹄腾越,昂首嘶鸣,有脱缰而去的势态,不愧为大手笔之作 。他向唐玄宗说,皇宫禁苑内的良马皆是他绘画写生的范本 。韩□画的马脚短而身肥,强悍威猛,具千里之相,有“唐马”之誉,对后世影响较深 。
壁画
敦煌莫高窟现存洞窟半数以上为隋唐创建,这些洞窟内至今仍保留着大量以“经变”与供养人为主的壁画,或叙述佛经故事,或描绘供养人物,与前代偏重佛本生及说法图有所不同,光彩焕然,驰誉中外 。欢快明亮的气氛,代替了阴森悲惨的情调;喜庆升平的极乐场面,描绘了人们理想中的佛国世界 。围绕着经变内容的描绘,穿插了宴饮、阅兵、行医、旅商、农耕等生活场景,简练真实而富有情趣 。
如《西方净土变图》,除了佛与弟子外,图中展现了琼楼玉宇、仙山碧树,乐队高奏,舞翩翩,一派花团锦簇、绚烂华丽的气氛 。
敦煌壁画的人物造型,由粗犷而进入精细,身躯准确生动,男子宽衣博带,气象雍容;女子体态丰肥,艳丽多姿 。尤其是菩萨像,更多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之美,端庄文静,窈窕可爱,温柔亲切 。
除了敦煌壁画之外,唐朝还拥有色彩斑斓的墓室壁画 。唐代的墓室壁画,亦随着帝王厚葬之风的发展,规模和艺术水平均令前代望尘莫及 。特别是乾陵内章怀太子李贤墓、永泰公主李仙惠墓、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壁画,篇幅宏大,布局严谨,内容丰富,如驯豹、客使、宫阙、宫女、伎乐、马球等宫廷奢逸生活内容,皆在画面上一一展现 。
另一幅《礼宾图》,描绘三位外族宾客怀着崇敬、严肃的神情,在汉族官员的陪同下,正等候着太子的接见 。他们不同的形貌特征、装束打扮,刻划得纤毫毕肖,唐朝中外各族的交流盛况,借此可见一斑 。
永泰公主陵中的壁画达百余米,绘武士及男女侍从,队列参差有序,掩映呼应,人物或回眸低语,或颔首盼顾,或端庄从容,或闲雅温驯,无不仪态优美,情感丰富;衣纹线条抑扬起伏,宛若流水行云,富于跌宕韵律 。懿德太子墓室壁画则表现崇楼杰阁的壮观,宫廷仪仗的宏伟,金碧辉煌,气势磅礡,精彩纷呈 。唐代无名画师用笔流畅、色彩明快,以及善于利用空间交错关系,造成画面变化丰富而又不失和谐统一的精湛艺风,表明唐代绘画总体水平的发达 。
书法艺术
唐太宗在《指意》中说: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毫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 。他推祟晋代大书家王羲之书法,谓之“尽善尽美” 。所以唐代书法以王羲之为宗,兼容碑刻,篆隶 。真楷体势风范,由欧、虞、褚至颜、柳,书家辈出 。而草书则出现了“颠张狂素” 。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 。
【唐朝的绘画作品 唐代的绘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