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潘仁美是什么人 历史上真实的潘美

大家好 , 说起潘美的话 , 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
提起杨将军故事大家可能都很熟悉 , 里面的经典人物比如杨继业老令公、佘太君、杨六郎等人大家更是耳熟能详 , 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耳濡目染 , 不管是民间传说 , 还是戏曲、评书、电影电视剧等等 , 杨家将的故事都已经深入人心 , 与杨家一起广为流传的 , 便是里面的反派人物潘仁美 , 每次看到他 , 都会让人恨的牙痒痒 , 尤其是读到金沙滩一节 , 更是让人窝心憋闷 。但是 , 如果今天我要告诉你 , 历史上的潘仁美与戏曲里的天壤之别 , 你会不会不相信?会不会让人大跌眼镜?
潘美(925年-991年) , 北宋初年名将 , 字仲询 。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人 。行伍出身 , 参与陈桥兵变 , 拥立赵匡胤为帝 。宋朝建立后屡立战功 , 更在灭南汉战争中大放异彩 , 官至宣徽北院使 , 后来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 , 又随军剿灭北汉 , 从此开始和杨业这个历史上的冤家开启了搭档生涯 , 一起镇守在雁门关直面北方的契丹 。
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素厚 , 宋朝建立后 , 后周猛将李重进(郭威外甥)叛乱 , 赵匡胤亲征 , 任命石守信为招讨使 , 潘美为行营都监以副之 。平定叛乱没多久 , 潘美便作为主帅率大军开拔 , 兵峰直逼南汉 , 最终攻下韶州(今广东韶关)后 , 南汉后主投降 , 南汉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韶州一战中 , 南汉军队使用了战象 , 在那个年代 , 大象如同现在的坦克 , 攻防一体 。且近距离作战时 , 大象的速度较快 , 战斗力完胜骑兵以及步兵 。潘美对付这只军队足足开动了脑筋 , 他先诱敌深入到事先布置好的木桥之后就采用火攻 , 终于搞的象群失控 , 这才全歼了南汉军队 。
开宝七年 , 公元974年 , 以副帅身份与主帅曹彬一起进攻南唐 , 在渡江战役中勇猛异常 , 率领部队渡过长江 , 击败了南唐十万大军;之后又在公元976年 , 随赵光义征讨北汉 , 再次立功 。雍熙北伐 , 杨业身死
雍熙三年(986年) , 宋太宗赵光义听信辽国朝堂不合传闻 , 兵分三路北伐辽国 , 宋兵三路北伐辽朝 , 其中潘美为云州、应州、朔州(山西北部地区)行营都部署 , 杨业为副帅 , 率西路大军兵出雁门 , 一路所向披靡 , 结果没多久 , 东路军的曹彬因粮草不继首先撤退 , 后来虽然补齐粮草后再度出发 , 但士气已经降到底了 , 又被契丹主力大军大败于岐沟关 , 赵光义无奈下令全军撤退 , 同时命令西路军的潘美杨业等人掩护山西北部四州老百姓内迁 , 老实说 , 如果他们完全按照赵光义的命令行事 , 可能也就不会有之后那么多琐碎 , 可惜事故总是出现在不该出现的时候 。
潘美和杨业商量撤军事宜 , 这时候军中的监军王侁(后周能臣王朴的儿子)插话了 , 他不甘心就这么退回去 , 要求杨业大张旗鼓的掩护军民撤退 , 要声势浩大的准备破敌 。杨业摇摇头 , 表示要照你这么做我们都得死球了 。王侁的神色变幻 , 最终说出了杨业投宋之后最不想听到的话:“你不是杨无敌吗?带领数万大军还只想逃跑 , 你不会是想投敌吧?”
对于监军的权利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 , 首先要从太宗赵匡义说起 , 赵匡义是个智商很高的人 , 个人能力很高 , 但刚愎自负 。为了更好地控制与驾驭出征将帅 , 太宗实行“将从中御”的政策 , 授予出征将帅应对谋略、攻守计划 , 或授以阵图以指挥前线将帅作战(所以在太宗朝就有了特别滑稽的一幕 , 将帅出战需要依照黄帝指定阵图布阵 , 路线进攻 , 如果不从 , 那就是抗命 , 不管胜利与否都要问罪;如果战败 , 不管用没用皇帝阵图都要问罪 , 这就为“弱宋”埋下了伏笔 。) 。这点和蒋委员长有些相像 , 而监军也类似于蒋委员长的特派员 , 虽然级别在主副帅以下 , 但代表的是天子 , 宋朝军队的实际指挥者 。
杨业很受伤 , 悲愤之下答应出战 , 临行前对自己这七年的老搭档潘美 , 说自己这次死定了 , 自己是个降将 , 早就该死 , 皇上还让我带兵 , 这次我就死战报国 , 但是你能在陈家谷两侧布置弓箭手接应吗?不然我回来的时候就全军覆没了!
潘美和王侁一口答应 , 亲自在陈家谷率兵伏击 , 可惜等了大概有三四个时辰 , 杨业仍然不见踪影 。
杨业横刀立马的一直进攻到狼牙村 , 直到这里 , 契丹伏兵进出 , 将杨业围了个水泄不通 , 杨业的时刻到了 , 他要的就是厮杀 , 就是献血 , 他要证明自己不管是不是无敌将军 , 至少不是叛徒!
等到杨业且战且退到达陈家谷的时候已经晚上了 , 而陈家谷一个援军都没有 , 人困马乏的杨业率领部下选择了死战到底 , 史书记载 , 杨业身中创伤数十处 , 手刃辽军数十人 , 最后战马受伤躲进密林仍然死战不退 , 最终被辽军擒获(宋史这段有争议 , 有的说在狼牙村绝食而死 , 有的说战死) 。
杨业之死多方均有责任 。第一 , 两路进发是为了互为策应 , 而在东路“良将第一”的曹彬全军覆灭 , 使得辽军得以合围宋军 , 西路军孤军深入 , 如果不退 , 只能是全军覆灭 , 可见东路的失败是起因;第二 , 军队的首要任务是作战 , 但太宗下诏撤军时 , 要求掩护云、应四州之民内徙 , 这大大掣肘着军队的机动性 , 使得西路军行动迟缓 , 有被敌军合围的危险 , 此为二因;第三 , 监军王侁“性刚愎” , 逼副帅杨业进军 , 置之必败之地 , 而又见死不救 , 致使陈家谷(今山西宁武)兵败 , 此为主要责任;第四 , 统帅潘美之不作为 , 对监军的退让 , 以及未曾营救杨业 , 此为潘美之责 。另外 , 杨业之死责任轻重归属 , 从战败受罚可以看出 , 战后潘美降职三级 , 而监军王侁免冠、流放 。
平心而论 , 在杨业之死这件事上 , 主要责任不在潘美 , 回首看整个宋史就会发现 , 整个大宋的猛将都有一个特点——无奈 , 哪怕是后来的猛将狄青都当上枢密使了 , 依然被韩琦笑话‘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儿郎’ , 但是 , 潘美始终犯下了军中最大的忌讳——见死不救 , 所以之后的潘美一直到死都默默无闻 , 再没有了任何作为 , 因为他已经身败名裂 , 在军中豪无威信可言 。
可叹后世通过《杨家将》等小说、戏曲将潘美改名为潘仁美进行丑化 , 并且将潘美塑造成处处与杨家作对 , 并且勾结辽人做了卖国贼 , 活脱脱的一个奸臣形象 , 每次看来 , 不免让人心生唏嘘 。
【历史上的潘仁美是什么人 历史上真实的潘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