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猪是由野猪经过什么驯化而来的 猪是野猪驯化的吗

【家猪是由野猪经过什么驯化而来的 猪是野猪驯化的吗】还不知道:古人养猪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无“豕”不成家 。猪和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换句话说,没有猪就没有家庭、就没有人生(少数民族除外) 。
考古发现证明,新石器时代,老百姓已经有饲养家畜的习惯,河姆渡文化遗存中发现的陶猪很有特点,猪吻突出,四肢短小,逼真形象 。到了秦汉时代,猪已经成为社会地位、身份、财富的象征 。尤其是在西汉景帝刘启的汉阳陵外葬坑,发现了包括陶猪在内的大量陶制家畜 。陶猪体肥膘厚,憨态可掬 。用陶猪丛葬,是西汉“视死如生”观念的写照 。皇帝生前享有的荣华富贵,死后也要拥有 。
“小豕拱爬大豕眠,凡尘万事食为天 。家肥屋润丁财旺,六畜排行我最前 。”猪显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动物了 。
而从驯化野猪到饲养家猪,古人是如何样养猪的呢?
远古时代,先民以打猎为生,野猪是果腹的主要食物 。然而,猎杀回来的野猪入不敷出,圈养野猪成了当务之急,也成了生活必须 。
野猪以食草为主,饲养成本低下 。圈养野猪很快流行开来 。然而,以食用为主的养猪行为很快遇到了新问题 。“豕曰刚鬣”,野猪毛长皮厚,牙齿锋利,生长期短,繁殖快 。
怎么破解野猪驯化问题?
商周时代开始对猪进行阉割,是驯养野猪的关键性突破 。果然,《易经》中说,“豶豕之牙,吉 。”意思是割了性器的猪温顺多了 。《礼记》中记载“豚日腯肥”,野猪被阉割后,长得臀圆膘肥 。
技术革新是提升生产力的关键 。
商周之后,家养猪成为时尚 。在《诗经·小雅》中,“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意思是白蹄子的野猪淌水过河 。而到了公刘时代,则“执豕于牢,酌之用匏”,意思是宰杀圈里的家猪做成佳肴美味,用瓢酌满美酒进行庆贺 。
养猪逐渐成为平常生活 。马要单放,猪要圈养 。为了提升养猪效率,西汉时代养猪方式由放牧散养向圈养转化 。多年来,我们在多个西汉墓葬中出土了陶猪圈 。圈养既积肥,又高效 。
在实践中,汉代老百姓发现猪种非常关键 。在方以智所的《物理小识》中提到:“短项无柔毛者良,一厢有三牙者难留 。”种子的好坏直接影响圈养效果,老百姓开始优育优养 。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怎么养猪?怎么养好猪?东汉以后,三国魏晋时代,圈养技术日益成熟 。那时候,人们已经认识到圈不厌小,圈小肥疾;处不厌秽,泥秽的避暑 。已经掌握因为季节不同,怎么更好地把散养与圈养结合起来,已经注意到穹冬春初的糟糠饲养和春夏草生的放牧 。
这时候的养猪技术一直影响到后世 。
到了唐代,养猪甚至成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诗人王绩羡慕阮籍、嵇康式的率性生活,禁不住慨叹“相逢一醉饱,独坐数行书 。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 。”(《田家三首》)是呀,看着猪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的样子,人生的况味禁不住涌上心头 。
在唐代,养猪成为老百姓的平常生活,有人还因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其中,洪州因猪致富,所以称猪为“乌金” 。百姓养猪,朝廷也设立养猪场,存栏数量达到了数千头 。这时候,养猪已经形成了产业 。
到了宋代,养猪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出现了集群化养猪的苗头 。“唯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万头者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光是保障首都开封的猪肉,每天达到一万头之多 。
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猪的深加工也由这时候开始 。《蒸猪肉诗》(宋代蜀寺僧)详细描述了猪肉烧法,“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 。蒸处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人和嘴没有仇,民以食为天呀 。苏东坡辗转各地,见多识广,遍偿美食,尤其喜欢吃猪肉,他提出了文火少水慢煮的基本做法,发明了流传甚广的“东坡肉” 。
元代倡导农桑,养猪很是普及,浮萍水藻已经当作养猪饲料 。那时候,牛、羊、猪等在江浙一带很是常见 。
有意思的是,猪在明代遭受了一次无法回避的劫难 。“朱”“猪”同音,皇帝不愿意了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四年,朝廷下令不得养猪,违者一律充军 。一时间,杀的杀,卖的卖,弃的弃,猪差点绝种 。好在有人挖出地穴偷偷饲养,才给猪留下了香火 。
清代结束了人和猪的仇冤,养猪一直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
猪,滋养了身体,“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国语》);猪,颐养了精神,“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猪,被人赞扬,“喜怒哀乐不形神”等等 。
养猪还真是古代悠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