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吴起和楚国吴起 吴起在楚国做了几年

【秦国吴起和楚国吴起 吴起在楚国做了几年】吴起文武全才,帮魏国、楚国走向强大,为什么在朝堂却屡遭挫折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
战国那么多人物,几乎没有一个像吴起一样的全才,即是政治家(出任西河太守,治理地方),又是将军(创建魏武卒),还是改革家(楚悼王十年改革) 。在楚悼王时期改革十年,虽然最终自己和商鞅一样死了,新法也被废除了,但楚国的强盛吴起出了巨大一部分力 。唯一步卒全奷骑兵的战绩就是吴起干的,可惜他在魏囯,而魏囯是有名的人才输送基地,吴起也难免被逐命运 。吴起是一个能力超强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改革触动了利益阶层的蛋糕,得罪了腐朽的统治阶层,如果不是因为吴起心直口快的性格,他确实能够改变古代
纯以军队而言,吴子的评价比孙子更高一些 。孙子兵法谈的更多的是战略谋略,在其他的领域也有极大的实用性 。吴子起教人练兵,孙子教人变着法的求胜求生存,两书的目的不同 。个人也认为,以书而言,孙子兵法的成就更大一些;但是,这并不表示孙子的用兵本事强于吴起 。“提五万之众而天下莫敢当着者,吴子是个也,”这便是对吴起军队才能到的最佳评价 。
吴起著书的目的只在于练兵 。而且,他是变法期间突然被杀的,算是壮年 。事发突然,自己的思想本来并没有被凝练提纯,他的儒家法家思想可以说更是什么著作都没有 。后人都是根据他的政令事迹去思考观察他 。而孙武不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成名,也仅仅第一次世界大战 。此后数十年,思想著作被高度凝练,作品成就高些很正常 。
吴起奔楚以后,魏国贵族为了节省开支,实行了魏武卒世袭制,避免重新选拔需要重新赐予土地财富,二代三代魏武卒没有严格的选拔,只有最初的训练和纪律,虽然也是精锐,但没有同样的身体条件,战力已经远不如初代魏武卒 。再说了,刀再利,还得看握在谁的手里,吴起奔楚之后,统帅楚军就击败过魏武卒,那可还是魏武卒的巅峰时,所以说有吴起这样的无敌统帅统领的魏武卒才是天下无敌的军事 。
一支强悍的军事,没有国力的支柱是不可能的,仅有国力的支柱也不可以,没合格的将领也是虚的,庞涓虽然还不错,但是与魏武卒格格不入 。吴起训练魏武卒与之同吃同睡同作战真正的上下一心,庞涓虚荣,无法融入魏武卒之中,无法真正了解魏武卒,所以,一有损耗,无法补入,即使强行补充也是徒有其形而无其魂,后来庞涓挂了魏国又苟且偷安了,魏武卒当然就烟消云散了 。所谓强国,君臣一心,将士一心,各方面都是积极向上的 。成也吴起,败也吴起,魏武卒离开了吴起,离开魏国国力的支持,治军不严了,战斗力下降注定失败 。
吴起智商爆表、军政全通,但性格刚烈、言语直率、锋芒逼人、手腕太硬,个人性格缺点比较明显,在政治舞台上始终不够圆滑、老道、隐忍、机智,有时候说起话来简直跟个孩子一样过于直白,这也是他在魏国争相失败的根本真相 。田文一席话说得他哑口无言,可见吴起也意识到自己跟成熟的政客比起来确实还差些火候 。
他在魏国苦苦经营数十年,功盖天下、名震四方,无人能及,然而到头来却没有自己的幕僚团队、没有自己的政治队伍,也没有一个可靠的政治盟友,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而且他跟年轻的魏武侯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新君继位,其实就对他这种功高震主的老大臣有所忌惮,但他说话还是那么直白,甚至有一种长辈教导晚辈的味道,没有将自己的位置摆好,结果可想而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