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为了皇位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唐太宗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
我们看古代的时候,确实有些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唐太宗李世民在夺得皇位的过程中,虽说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是最大的障碍 。但是皇位是在老爹李渊手里捏着呢?,如果玄武门之变发生时,老爹不高兴,要发兵讨伐,也够唐太宗李世民吃一壶的 。
而唐太宗李世民向来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人,既然已经决定夺位了,为何不一不做二不休,一鼓作气干掉李渊呢?,毕竟这样才干确保皇位到手啊?
在《雍正王朝》中就有这么一段剧情,当时康熙帝病重,京城内的众皇子们虎视眈眈,觊觎皇位 。老四胤禛感觉自己胜算不大的前提下,拿出一箱金银财宝要送谋士邬思道跑路,顺便说了一句:
“先生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无唐太宗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
编剧刘和平之所以加上这么一段台词,就是基于对唐太宗李世民的了解,把老四胤禛也描述成打算弑兄杀弟,并逼宫之人 。
弑兄杀弟这件事不难做到,只要够狠,够毒,够果断,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 。但是老四胤禛犹豫点,并不在这里,而在康熙帝身上,这才是他夺位最大的障碍 。
同样的,在唐太宗李世民身上,也面临着同样的苦恼,他真正担心的并不是搞不定李建成或者李元吉,而是自己的老爹李渊!
时间到了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地位已经是高得不能再高了 。他可是集秦王、太尉、天策上将、司徒、中书令、尚书令、十二卫大将军等职位于一身,有着自己的一套武装班子的头了 。
他势力如此之大,自然引起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忌惮,所以这两派力量的争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朝中的大臣们也是纷纷站队,大有一副你死我活的阵势 。
但从实力上来看,显然一直四处征战的秦王唐太宗李世民最强,实际上唐初的军队指导权也基本掌握在唐太宗李世民手中 。虽然李渊称了帝,但此人说话人前是一套,人后又是一套,比如刚刚离开太原打天下的时候,他对二儿说:
“在兹行也,并欲备尝,如弗躬亲,恐违天旨 。”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当作开国君主,需要事必躬亲,像打仗这种事也是需要身先士卒的 。结果李唐军事刚打下长安,他就躲里面不出来了,可能也是对自己军队指挥能力没信心,整个大唐开国几次大战役,他是一次都没参加啊 。
李渊为了笼络天下人才,他还说过这么一句话:
“矢石之间,不辨贵贱,黥而为王,何其妨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菜叶网,不管你是哪位,只要为我效劳,打下天下来,我必定会论功行赏 。
【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为了皇位】但是结果呢??
结果就是打下长安之后,李渊开始大封“隋室大臣”,以及“与之有旧”的人,逼着那些被收服的天下豪杰,只能涌到秦王府分一杯羹 。
当初李渊就是策反了隋朝府兵军事,架空皇室,才夺得了天下,结果自己又走了隋炀帝的老路,任由自己的儿子们在下面策马圈地 。
唐太宗李世民带着自己的精锐部队,一路开疆扩地,还能遥控指挥着朝中一群宰相和文官 。打了胜仗之后,也是他建立的地方行政机构,指派官员治理 。正所谓有奶才是娘,跟着秦王混有肉吃,谁还会管那个长安的皇上?
举个例子,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一高兴,赏给了自己的叔叔李神通一块地 。而老爹李渊在不知情的前提下,又将这块地赏了出去,赏给了张国丈 。
结果这个张国丈去领这块土地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主了,还被李神通挖苦一顿,说这块地是秦王赏的,让他哪凉快哪呆着去 。
事后,李渊把唐太宗李世民臭骂了一顿,但是也无可奈何,毕竟李神通是宗室还是首义功臣,而张国丈不过有个女儿可以指望罢了 。这种结局,也就造成,李渊把李神通也给无意中得罪了,导致很多宗室亲戚也聚拢到唐太宗李世民身边,李渊基本被架空了 。
后来李建成有一次请唐太宗李世民喝酒,酒中就下了毒,幸亏叔叔李神通在,救了唐太宗李世民一命 。
所以,等到玄武门之变前夕,唐太宗李世民已经控制了唐朝近一半的土地 。
但是李渊也不是傻子,他能当上开国帝王,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所以针对唐太宗李世民的步步紧逼,他也是想方设法化解 。
李渊也是蛮纠结的,一方面还指望唐太宗李世民替自己打仗,另一方面又忌惮他势力的强大,担心哪一天他也来个太原起兵 。
这种纠结的状态下,他还是选择了支持太子李建成,于是在武德七年的时候,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被下毒的那次,他找到唐太宗李世民:
“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王之 。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 。”
这件事唐太宗李世民没有表态,以他的实力,就算是在洛阳起兵,也是很快能拿下长安的 。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不干啊,急忙劝说老爹,可不能放虎归山啊,于是这件事泡汤了 。
等到了玄武门之变前夕,唐太宗李世民的处境更加艰难:
先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设计,将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房龄玄、杜如晦等人逐出秦王府;其次利用北方战事又起的机会,请求李渊派李元吉顶替唐太宗李世民出征,削弱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的力量;再次,同样这次出征,不仅抽调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军事,还把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等一干骁将抽进了出征军事……
这还不算,李建成和李元吉还策划了昆明池酒宴,利用唐太宗李世民给李元吉践行的机会,一举拿下唐太宗李世民 。
在这种情况下,唐太宗李世民才最后决定绝地反击的,之前的他之所以迟迟不动手,最大的真相就是师出无名 。倒不是说他不够残忍,而是道德秩序和礼教伦常束缚着他,让他无法面对灵魂的拷问 。
没曾想,正想睡觉呢?,李建成和李元吉就送上了枕头,正想拉屎呢?,有人就递上了马桶:
“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 。”
于是唐太宗李世民先告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状,说他们跟李渊的妃嫔尹德妃、张婕妤私通,李渊说明天让他俩进宫,我得问问他 。
于是就有了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利用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问话的机会,将他俩射杀在玄武门 。
这就回到我们的题目了,整场玄武门之变,李渊在干嘛,而且事后唐太宗李世民为何放过了他?
实际上,唐太宗李世民一旦决定反了,他在宫中经营多年的人脉就起作用了 。前面也讲过了,跟着秦王混有肉吃,所以长安十六卫的高级军官中,大部分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人 。
行动当天,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宇文士及就已经把侍卫们,尽可能地换成自己的死士了,就等秦王一声令下 。
但是,李渊毕竟是帝王,难道他没有组织力量反抗,毕竟玄武门那么大声响,他干嘛一大早不等着李建成他们来觐见,却有心思去“泛舟海池”?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这个海池的地方,就是李渊最后被逼到的地方,也是玄武门之变发生时,他被软禁的地方 。
在史料《旧唐书》中有记载:
“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 。”
按理说,玄武门这里有守军,还有唐太宗李世民派来的八百军事,如何会打得如此惨烈?以至于守卫守卫敬君弘等人战死,危急关头,竟然需要张公瑾靠蛮力:
“独闭关以拒之!”
所以,有理由推断,唐太宗李世民应该是分出一部分兵力去控制老爹李渊了 。
等尉迟敬德“擐甲持矛”赶到太极殿前面见李渊的时候,玄武门已经被牢牢控制,东宫和齐王府的军事也已经退去了 。
史料上记载是,李渊看到尉迟敬德后,开始惊慌:
“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
实际上在尉迟敬德来之前,李渊就已经被控制了,之所以是尉迟敬德来的,而不是唐太宗李世民,本来就是来试探李渊的态度的 。
“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
此时李渊身边的大臣们一看,事已至此,也是挨个替唐太宗李世民说好话,于是李渊回了一句:
“善!此吾之夙心也 。”
至此,李渊才逃过了一劫,若是李渊死不认头,扬言要抗争到底的话,那么迎接他的必定是死亡
这也是唐太宗李世民不亲自前去,而是派尉迟敬德去的真相所在,事后也会给定一个先帝在乱军之中中了李建成的流矢而亡 。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有理由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但是没有理由杀掉老爹李渊,虽然他也有这种想法,但并未实施 。
而且他即位后,派的是心腹长孙无忌修史,还给老爹安上一个莫名其妙“泛舟海池”的举动,在护城河里游船,这心得多大啊?
唐太宗李世民想做一代明君,背上了弑兄杀弟的污点是无论怎么也洗不掉的,要是再背上弑父的罪名,那真是恶名远扬了 。
兄弟是必杀不可的,但老爹,还得指望他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身份,这样才干让自己师出有名,即位才干有据可依 。
更主要的是,李渊已经成了傀儡了,杀不杀,还有那么主要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