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冰箱通古代 中国古代最早的冰箱

盛夏酷热 , 来块冰砖 , 或来瓶冷饮 , 清凉解渴 , 是多么地称心如意!清爽之余 , 你也许会问:全球上是什么时候有藏冰的?也许有人会以为藏冰是近代科学发展起来后才出现的 , 本来不然 , 藏冰在东方的古代相当悠久 。
在现在的生活中 , 制造和使用冰块极其简单 , 一台冰箱就可以把这个事儿搞定 。可是在冰箱发明前 , 古时候人是怎么制造、储存和使用冰块的呢?
古人的超大“冰箱”
据《周礼·天官·凌人》记载 , 周代设有专门管理冰政的官员——“凌人” , 主掌斩冰、藏冰、启冰、颁冰等事情 。凌人在每年十二月斩冰 , 以预计所用的三倍冰量藏入冰室 。到了春夏之季 , 人们开始用冰 , 秋天时清理冰室 , 为冬天藏冰做好准备 。当时冰块的用途除了夏天供给统治者食用、降温、祭祀以外 , 甚至还用于保存尸体!
古时候的“冰箱”被称作凌阴 , 可惜的是 , 周代记载的藏冰的凌阴目前没有考古发现 。不过先秦及秦汉时期的凌阴遗迹很多 , 可让我们了解古时候“冰箱”的面貌 。比如考古学家曾经在陕西发现了先秦时期的凌阴建筑遗址 , 里面出土了大量瓦片 , 还有陶质水管、板状铜条残段、玉璧、玉圭、玉玦等 , 这些出土遗物清晰地告诉我们 , 这里应该就是一处凌阴 。
据观察 , 这处凌阴遗址是一处半地下式的建筑设施 , 地下是一个平面近似方形的夯土台基 。夯土台基东西长16.5米 , 南北宽17.1米 , 深约2米 , 窖穴四周的夯土形成隔温墙 , 平均厚度约3米 。窖上有瓦顶建筑 , 盖有稻草 , 还附有华丽的青铜构件 , 窖底铺有板岩 , 窖口设有五道可以启合的闸门 , 闸门下铺有陶质的排水管道 , 可将消融的冰水排到附近的一条小河里 。
根据窖穴的体积计算 , 这一古时候“冰箱”可以藏冰190立方米 。如果按照《周礼》的记载 , 储藏冰量是实际可用冰量的3倍 。那么这处凌阴的有效冰量应当为60多立方米 。比起我们家庭用的冰箱 , 古时候人的“冰箱”真是太很大了 。
古时候的藏冰重要用于食物的冷藏、保鲜、防腐 。当然了 , 凌阴是藏冰的地方 , 而不是冷藏食物的地方 。在先秦时期 , 宫廷中专门设有“冰厨” , 也即冷库 。冰厨设于地面下 , 也可叫地下冷藏室 。室内多挖有冰井 , 井内用陶制井圈叠套在一起 , 形成井壁井底也是陶制的 , 所以这种冰厨堪称是相当清洁的陶制大冰箱 。这种宫廷冰厨的遗迹里 , 曾出土有大量猪、牛、羊、鸡的残骨 , 说明它是储藏肉类食品的窖穴 。
南宋都城供应“冷饮”
古人甚至还发明了能够长途运输的“冰箱”——冰船 。我们知道 , 鲜鱼在夏季很容易腐烂变质 , 因此很早以前 , 我国沿海渔民就琢磨出了冬季藏冰 , 以供夏季出海冷冻鲜鱼的方法 。比如南宋时 , 人们已经发明了保冰船 。
史书曾经记载 , 朝廷命令镇守镇江的大将韩世忠将北方的冰块昼夜兼程南运 。于是他命令部下采用封闭性较强的木船装巨冰 , 送往都城临安 , 也就是今天的杭州 , 使得当时杭州市场上有“雪泡豆冰儿” , “雪泡梅花酒”、“冰酪”等冷饮制品 。著名诗人杨万里途经临安 , 有幸品尝到了冷饮 , 高兴之余赋诗一首:“似腻还成爽 , 才凝又欲飘 。玉来盘底碎 , 雪到口边消 。”
看来 , 冰箱和冰给古时候人和现代人都带来了的相同的清凉和快乐呢 。
【我家冰箱通古代 中国古代最早的冰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