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风俗是什么 清明节的风俗

1、扫墓祭祖: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 。清明节本属“祭祖节”,是表达孝道的重要节日 。而以祭祀场所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墓祭、祠堂祭 。清明节扫墓一般上午进行,还要携带酒食果品,在墓前焚烧纸钱 。为坟墓培新土,叩头祭拜 。
2、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所以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
3、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
4、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
【清明节的风俗是什么 清明节的风俗】5、放风筝: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 。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