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周邦彦的诗的拼音 春雨宋周邦彦古诗带拼音读

周邦彦《春雨》,下面趣古代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春雨
周邦彦 〔宋代〕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林中农夫扶着犁低声说着话,花丛外面不时落下一只白鸥 。
想要检验春雨的雨量,只看那野塘中涨满的春水,可以自由回转一只小船 。
注释
耕人:耕农 。
耒(lěi):历史用来耕地翻土的农具 。《易·系辞下》:“神农氏作,木为耜,揉木为未 。”耜为铲,来为柄,称为未耜 。后用为农具的总称 。
语(yǔ):是谈话,是谈论
林丘:又作“林邱” 。树木与土丘,泛指山林 。
鸥:鸟类的一种,头大,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长而尖,羽毛多为白色 。多生活在海边,重要捕食鱼类
验:证实 。
野塘:野外的池塘或湖泊 。
赏析
此诗头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一群耕农在小树林的土堆旁谈论着什么;三四句正面点题,看着眼前的景象,经诗人观察后发现一处野塘,水已溢出,虽未写春雨本身,但写了春雨后的景象和春雨带来的“喜”意 。全诗朴实无华,不从正面着笔,而是侧面烘托、渲染,以景写情,画面鲜亮生动 。
【春雨周邦彦的诗的拼音 春雨宋周邦彦古诗带拼音读】此诗写春雨,但诗人并未着力于雨中之景,而是写雨后情形 。其所选意象亦与普通咏雨之作大异其趣,使人读后顿生清新之感 。
首句“耕人扶耒语林丘”写春雨过后,村人手扶耒,在山丘之际,互为相谈 。诗人虽未有半字言及农人心情,但一“语”字,则将耕人喜得春雨之情展露无余 。《诗经·大雅·公刘》写周人安居之情形,即用“于时言言,于时语语”二句形容之 。此处用“语”字亦收相同之效 。春季农事伊始,农田待耕,故农人“扶耒而语” 。
林丘之景叙毕,诗人又将目光投向花外水流 。经春雨滋润一过,春花泛彩流红 。春花之外,是流水曲折 。因有春花相阻,故未见春水,但时见沙鸥飞落,欲集沙洲 。杜甫曾有诗云“飘飘何所似,乾坤一沙鸥”,是于茫茫乾坤,一线长河之间,陡出一沙鸥飘飘,其苍茫之势自是工部气象 。而此诗则以一“落”字出,其较野老而言,又甚有轻巧灵动的兴味 。
末二句切入正题,问雨来多少 。诗人自问已毕,又自答曰“野塘漫水可回舟” 。既是野塘,无人打理,想必水浅难泊,而此番春雨一过,水势大涨,竟可回舟其间,菜叶网,其雨势之大可以想见 。都云“春雨贵如油”,亦无怪乎耕人扶耒相语,欣欣而喜了 。
全诗借春雨之事,写耕人,写沙鸥,写野塘,此三者均含世外之意 。村人野老,农耕桑麻不必说,沙鸥自飘然有逸气,野塘回舟亦安稳 独立于尘世之外 。故此诗于清新中隐隐透出一股逸气 。而作者其词“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大酺·越调春雨》)虽同写春雨,其所抒之情则迥然有别了 。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诗作内容上看可能作于宋神宗年间(1078—1085年),是诗人在外飘流时的作品 。初春时节,诗人于楼上凭栏静观,观远处农事伊始、农田待耕等宋人安居之情形,心中有所欢跃而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