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在世时的秦是哪个王 白起是哪个秦王的将军

商鞅变法有一条特别的法令,有战功者才干升迁,这对秦朝旧贵族势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不论地位有多高,财富有多少,只要没战功,就不能当官 。如果不能当官,在社会上就没有地位,最后会沦陷为平民 。
固然,从另一方面勉励了两手空空的平民,只要在战争中敢于和敌人拼命,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白起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白起是郿邑人,从地位位置来看,在楚秦交界处,是楚国人还是秦朝人,已无从推断 。
不论如何样,十六岁的白起怀着建立功勋的梦想,成为秦朝军事中最低级的士兵
【白起在世时的秦是哪个王 白起是哪个秦王的将军】经过十年时间,白起在军事中不断磨练,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左庶长,成为秦军中最年轻的将领 。
秦朝的军功爵位分为二十级,左庶长恰好是第十级,已经属于卿的范畴,放在如今来说,相当于一个师长 。
《史记》有记载,“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 。”
虽然白起在秦军已小有名气,但是要手握重兵坐镇一方,按照目前的速度,至少还要二十年,没料到机会转眼即来 。
公元前294年,白起用一万兵力攻下新城,这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但是地理位置极为主要 。
一是可以隔绝楚国和韩国的联系,二是利于秦朝进一步东进 。
本来,韩、魏、楚三国都对这座小城有兴趣,只是被白起下了先手 。
魏韩两国自然不甘心,联合出兵二十四万征讨秦朝,秦军主力军大多集中在蜀中,只能给白起十万人马 。
这便是战国有名的伊阙之战,双方交战之前,秦军实力完全处于下风 。
1.军力方面秦军惟独十万,远远落于韩魏联军的二十四万 。况且,联军除了参加垂沙之战的主力外,要么是誉满天下的弓弩步兵,要么是赫赫有名的魏武卒 。
2.秦军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弱势,要想打击魏国和韩国的元气,只能突破伊阙,而韩魏两军只要守住这个要塞,就立于不败之地 。
3.虽然白起屡立战功,被封为左庶长,可毕竟三十岁不到,将士们并不信任他,而且魏将公孙喜和韩将暴鸢都是成名沙场多年的老将 。
面对这种情况,白起选择的方法是“各个击破”,只要魏国和韩国不联合,白起就不会输于任何一方 。
魏韩两国虽然联手,但并非铁板一块,边境上并不平静,向来都有摩擦,而白起恰好善于用间之道 。
他先给魏将公孙喜写了封信,希翼魏国保持中立,并许诺胜利后,得到的战利品与魏国平分,这种简单的反间计自然骗不过经验老到的公孙喜 。
可是没多长时间,白起又送来第二封信,一是感谢公孙喜的配合,二是声明第二天就要攻打韩国 。
既然知道反间计难以成功,白起为何要写第二封信?原本,他一开始的目标并不是公孙喜,而是韩将暴鸢 。
暴鸢的脾气暴躁,听说公孙喜和白起暗通书信,非常生气,对魏军难以保持信任 。
第二天清早,秦军就浮现在伊阙之外,大战一触即发,可是整整一天,秦军只是派少量士兵佯攻 。
魏军没料到韩军不等自己就私自动手,为了联军盟约,只得匆忙营救韩军 。
可是,白起又调转兵锋,蓦地向魏军发起进攻,这时正好是晚上 。
暴鸢虽然想过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却没想到在夜晚,而且没有韩军弓弩步兵的帮助 。
结果魏军被白起打了个措手不及,名扬天下的魏武卒一触即溃,甚至为了逃命,把傲视天下的铠甲兵器都丢了 。
溃败的魏军冲进伊阙,菜叶网,扰乱了韩军的弓弩阵型,秦军顺势进攻,暴鸢心知大势已去,不想作无谓的反抗,于是下令撤军 。
韩魏两军丢掉一切东西逃跑,原来有希翼甩掉秦军,可是蓦地下起大雨,伊水猛涨,二十四万韩魏联军无路可走,全军覆灭,而秦军几乎没有什么损伤 。
伊阙之战,魏、韩两国损失了三分之一的精锐兵力,伊阙丢失后,两国的西大门被迫轰开,秦朝面对关东六国的优势更加明显 。
而白起也凭着这第一次世界大战闻名天下,被拜为“国尉”,成为秦军实际上的最高统帅 。
《史记》有记载,“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 。”
除此之外,还被封为“大良造”,这是秦朝军功爵位的第十六级,离侯爵惟独一步之遥 。
要知道,这时的白起还不到三十岁,中国数千年的古代,好像惟独韩信能做到,除此之外还有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