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条件是什么 齐桓公在春秋时期为什么首先称霸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古代上真实的齐桓公 。
齐桓公(前725年~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临淄人 。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 。对于齐桓公来说,早年在鲍叔牙的 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 。随着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齐僖公孙无知相继去世,抢先回国,夺取齐国君主的宝座 。在成为齐国君主之后,齐桓公励精图治,任用管仲为相,推行变法,促使齐国逐渐强盛 。在此基础上,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菜叶网,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 。
因此,对于齐桓公来说,一匡天下,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恩赐。鲁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逝 。对于齐桓公来说,在称霸中原的过程中,也没有放弃扩张齐国疆域的目标 。比如齐桓公刚刚即位的时候,就派出大军进攻鲁国,想要蚕食鲁国的疆域 。固然,在长勺之战等战役中,齐国败给了鲁国,没能占领鲁国的疆域 。不过,虽然在鲁国身上没有讨到什么廉价,但是,齐桓公还是在春秋初期泯灭了三个诸侯国,以此扩大了齐国的版图 。
一、谭国
【齐桓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条件是什么 齐桓公在春秋时期为什么首先称霸】谭国,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少昊氏后裔 。西周穆王时期,分封了谭国,位置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子爵爵位 。谭国故城,古史记载繁多 。《春秋.庄公十一年》杜预注:“谭在济南平陵县西南 。”今城子崖在平陵西南两公里处 。《齐乘》:“东平陵在济南东七十五里 。春秋谭国,齐桓灭之 。古城在西南,龙山镇相对 。”今城子崖隔武源河与龙山镇相对 。《水经注.济水》:“关芦水来源马耳山,北经博亭城西,西北流,至平陵城与武源水汇集,水出谭城南平泽中,世谓之武源泉 。北经谭城东,俗谓之有布城也 。又北经东平陵县故城西,故陵城也,后乃加平,谭国也 。”
对于谭国来说,爵位为子爵,这在春秋时期,无疑是一个爵位相对较低的诸侯国 。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子爵和男爵都是爵位比较低的档次 。比如楚国、越国、莒国等诸侯国,都曾是子爵诸侯国 。春秋初期,齐国发生内乱,当时还是公子小白的齐桓公,曾逃到谭国 。但是,谭国国君不予接待 。后来小白回国即位(是为齐桓公),谭国亦未有派人祝贺,这让齐桓公怀恨在心 。于是,到了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泯灭了谭国,谭国国君谭子流亡到莒国,而谭国后人则以谭当作姓氏 。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在灭亡之后,后人往往以国名当作姓氏,比如郑姓源自郑国,鲁姓源自鲁国,宋姓源自宋国等,这在当时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也是百家姓的主要起源
二、遂国
遂国是周武王封舜的后裔于遂(今山东省宁阳、肥城一带)所建之国,是鲁国的附庸国 。“附庸”一词早在先秦就已经浮现 。当时的情况是,有的诸侯国,因为国君的等级(比如“孔子师郯子”中,郯子就是郯国的国君,爵位是子爵,郯国是鲁国的附庸)并不高,国家微小,并不能直接和周天子打交道,所以需要依附于一些大国 。对于鲁国来说,不仅是侯爵诸侯国,而且和周天子之间存在比较紧密的关系 。所以,遂国选择附庸于鲁国 。不过,伴随着齐国的崛起,连鲁国都遭到了齐国的压力,遂国自然是难以生存下去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派兵泯灭了遂国,这不仅扩大了齐国的疆域,也是齐国在向鲁国示威,从而迫使鲁国支持齐桓公称霸中原 。
三、鄣国
鄣国,中国历史古代上春秋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公爵爵位,国君为姜姓,受封君主是鄣穆公,乃齐太公姜尚之孙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鄣国和齐国,自然是同宗同源 。固然,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关系并不能改变鄣国最后的命运 。对于鄣国来说,势力范围大约于齐、楚之间,齐哀公死后,被纪国收为附庸,后来纪国被齐襄公所灭后,又转为齐国的附庸国 。姜太公将齐国留封给嫡子,而将鄣国分封给庶子 。到了姜太公之曾孙、齐侯姜伋之孙、姜隐之子姜虎时,被正式封于鄣国,史称鄣穆公 。
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在位时,鄣国被齐国所灭,末代国君鄣胡公被杀 。鄣国故址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镇鄣城村一带 。据郑樵《通志》称,鄣国被同宗齐国所灭后,子孙(据《章氏宗谱》称,为胡公弟章韅)去邑部,皆姓章 。在不少古代学者看来,,很可能就是鄣国的后人 。
总的来说,在春秋初期,齐桓公在称霸中原的过程中,还顺手泯灭了三个诸侯国,区别是谭国、遂国、鄣国,不过,相对于晋国、楚国、秦朝等大国,齐桓公所在的齐国,泯灭的诸侯国数量并不多 。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疆域是比较固定的,也即长期在今山东省一带(固然也包括今河北、河南、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而就晋国、秦朝、楚国等大国,则不断蚕食周边的微小诸侯国,从而地跨数省之地 。换而言之,尽管齐国的整体实力不输晋国、秦朝、楚国等大国,不过,齐国对于疆域扩张的意图却不是非常强烈和执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