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婚后一年,与赵明诚短暂的分别 李清照赵明诚有孩子吗?

李清照与丈夫成婚十多年,却始终没有生儿育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彼时“三从四德”是儒家礼教对妇女一生道德、行为、修养各方面进行的规范与要求,不可否认,它对维护统治、稳定家庭,维护父权、夫权有着积极作用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李清照虽为一代文宗,纵使文学成就再高,她也要受此道德约束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此时,李格非已去逝十余年,李清照必须要依附赵明诚,即便赵明诚对李清照既敬且畏,视为良师益友,但一想到自己无后,就不得不考虑纳妾的事情 。在青州屏居多年后赵明诚重新出仕,在担任知淄州(今山东淄博淄州区)后就背着妻子偷偷纳了妾 。
李清照知道消息后,已经木已成舟,虽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接受现实 。为排遣心底郁闷,挥毫写下了《多丽》一词: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鲜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菜叶网,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
后人评说李清照词用语明白晓畅、感情真挚,少用典事 。但是在这首《多丽》,却是李清照词用典最多的一首 。
上半阙先是以一连串的古代人物来拟花“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鲜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 。白菊,不象雍荣华贵的杨贵妃,也不象娇艳妖媚的孙寿,不似偷情卖俏的贾午,不似搔首弄姿的徐娘 。
这四人只是依靠外貌而名重一时的,用他们正是为了反衬白菊的之美 。将屈原、陶渊明直接与菊花比附,提出“风韵正相宜”,表明词人着力刻画的不是菊的外在美,而是它的风韵——风度与气质!词人观赏的菊不艳、不俗、不媚、不娇,而是冰清玉洁、淡雅高洁的 。菊花的色、香、韵,通过一连串的用典,跃然纸间、呼之欲出 。
【李清照婚后一年,与赵明诚短暂的分别 李清照赵明诚有孩子吗?】词的下片又连用两典,一是陈交莆于汉皋山下的艳遇,一是班婕妤因赵飞燕而失宠的悲剧,借此烘托白菊的多情与惋惜 。
结尾部分,词人借用屈原泽畔行吟,陶渊明东篱采菊的典故,表达了对菊花的钟爱之情与怜惜之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