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食物可以长期储存于冰箱 古人没有冰箱是如何保鲜的

食品防腐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很早以前,人们就意识到在低温状态下,食物可以保存得更长久一些 。于是古人把冰块放在箱子里,以保持低温状态,再将食物放在冰中间,可以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了 。下面趣古代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想要使用冰箱,必须得有冰 。在夏季自然环境中普通是不会有冰的 。于是,古人在冬天冒着寒冷去水里凿冰,然后把它们存放在冰窖,等到夏天的时候再拿出来用 。早在先秦时期,奴隶主们就常常逼着奴隶们在寒风凛列中去河湖中为自己凿冰 。《诗经》中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入凌阴”的诗句,“冲冲”指的是凿冰的声音,而“纳入凌阴”指的是放入地窖中 。
历史的藏冰,用途虽有很多,但重要还是用于食物的冷藏,保鲜防腐 。凌阴是储冰的地方,为了加强治理,朝廷还专门配备了治理冰库的专门官吏,名曰“凌人” 。到了清代,这项工作由工部负责,设专人治理,北京紫禁城内就曾设有冰窖5座,藏冰近3万块 。
【什么食物可以长期储存于冰箱 古人没有冰箱是如何保鲜的】宫廷中还专门设有“冰厨”,不但是储存食物的场所,还是夏季为帝王供备饮食的地方,因此又被称为“冷宫” 。冰厨普通设于地面下,室内多挖有冰井,井内用陶制井圈叠套成井壁,下有与井的直径同大的陶鉴当作井底,里面的环境非常清洁,可以放入各种食物 。炎炎夏日,冰厨里如同开了空调,在里面工作还是个美差呢 。
而在地面上,人们则使用“冰鉴”来保存食物 。所谓“冰鉴”就是暑天用来盛冰,并置食物于其中的容器 。算起来,“冰鉴”该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冰箱”了 。
春秋时期的“冰鉴”是用青铜制作的,看上去像是方形的箱子,上面有盖子,当中放着一个方壶 。冰鉴中的方壶,装满了酒,在鉴与壶间的空隙里放上冰,便可以享受到“冰冻甜酒,满杯进口真清凉”,在那个时代已经是相当奢靡了 。
明朝时,北京城里的皇公贵族们都普遍配备了这种冰箱 。不过这个时期的冰箱的材质已经变成黄花梨木或红木了 。从外观上看,冰箱口大底小呈方斗形,箱子两侧有铜环便于搬运 。上面盖着两块镂空的木板,一块儿可以活动方便使用,木板上的小孔实际上就是排气孔 。冰箱内还挂着锡裏,保护箱体不受冰水的侵蚀 。每当暑热来临,箱内放冰块并将时新瓜果或饮料镇于冰上,随时取用 。滋味干爽清凉,用后让人觉得十分满意,暑气顿消 。除此之外,冰慢慢融化还可以调节室温,起到空调的作用 。
这还不算什么,到这时海上已经浮现了“冷冻船” 。沿海渔民,在冬季储存大量的冰,到了夏季出海冷冻鲜鱼,叫作“冰鲜船” 。明朝万历年间,有人在六月炎夏使用这种船跨越3000里的距离把江南的鲥鱼运到北京,想必“物以稀为贵”,菜叶网,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 。
本来,无论冰箱还是冰鉴,平民老百姓是没有条件使用的 。但老百姓有自己的方法,老北京人会用提篮盛上瓜果,然后把篮子送到井下去,使瓜果泡在冰冷的井水中,然后就可以体验到冰凉的感觉了 。
可以说,用冷藏法使食物保鲜,在文明史上是了不起的成就 。在西方,英国科学家培根为了揭示冰藏保鲜的谜团,经常出入冰库着了凉,结果转成肺炎,为科学献出了生命 。在中国,古人也早就提出了“夏月造冰”的理想,不过只是空想而已,直到发明了人工制冷器,人工制冰才变成了现实,人们终于可以为所欲为地冷藏食物了 。不过,冷藏过后的食物总是缺少了点滋味,吃的东西还是“新奇出炉”的比较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