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是指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的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
三伏天的“伏”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2019三伏天具体时间
初伏: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10天
中伏: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20天
末伏: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10天
三伏天什么时候最热?
三伏天最热阶段:中伏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
1、说到三伏天中哪一伏最热,就要提起民间一句俗话“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 。末伏过后天气渐渐凉爽 。
2、首先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3、另外,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 。
4、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
5、而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 。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 。
三伏天如何预防中暑?
1、遮阳伞
出行时要躲避烈日,可以戴遮阳帽,墨镜,打遮阳伞 。行走时尽量走阴凉的地方,出门涂防晒霜 。
2、多喝水
夏季出汗较多,多喝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补充盐和矿物质 。
3、喝降温汤
多喝降温饮品,一些饮品能有效降低体内热量,是预防中暑不错的选择,例如,凉绿豆汤、凉山楂汁、凉金银花茶、凉的菊花茶、西瓜、黄瓜、西红柿等 。
4、充足睡眠
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加之气温高、人体代谢较快,很容易造成睡眠不足,从而造成精神萎靡,容易诱发中暑,每天最好保证8小时左右睡眠 。
5、穿宽松衣服
穿宽松衣服外出时,不要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不能及时排汗散热,多穿棉、麻、丝类宜吸汗的衣物 。
6、少食多餐
应少食多餐,当吃的东西越多时,所摄入的热量也越多,如果选择少食多餐可以分散集中的热量摄入 。
7、抹风油精
涂抹风油精防中暑,高温天气出门前可在人中、太阳穴、印堂处涂点风油精,可有效预防中暑 。
8、避免阳光下工作
避免在正午工作,正午太阳光最强,温度最高,工作的人们最好避开这段时间,另外不要连续工作,工作强度大也是诱发中暑的原因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