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胶片特性曲线,胶片的特性曲线在考试书哪里

什么是胶片特性曲线【什么是胶片特性曲线,胶片的特性曲线在考试书哪里】
胶片特性曲线是描绘曝光量与所产生的密度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 由于这条曲线可以表示出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 , 所以称之为“特性曲线” , 特性曲线的绘制是通过感光测定完成的 。
感光胶片的感光测定程序为:在专门设计的感光仪上 , 对某种感光胶片进行一系列按几何级数增加的曝光量进行曝光;按标准要求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后 , 即可得到一张光楔片(或称梯尺);将光楔片放在密度计上测定各梯级的密度 , 便可获得曝光量与密度之间相对应的一组数据 。
胶片的特性曲线在考试书哪里第三十五页 。其主要内容为:由于这条曲线可以表示出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 , 所以称之为"特性曲线" 。特性曲线的横坐标为曝光量 , 以对数值lgE表示;纵坐标为密度 , 以D表示 。
我想知道电影的胶片的iso的算法是什么感光度本身就是基于胶片的特性曲线计算出来的 。测定感光度是在精确控制显影下得到胶片特性曲线后 , 以曲线中灰雾+片基密度+0.1的密度为基准点 , 该基准点处的曝光量对数 + 1.3相对应的密度值应该等于 0.8 。如果符合这个条件 , 那么感光度就等于0.8除以基准点的曝光量 。
黑白感光胶片的特性曲线各部分含义是什么不管什么胶片类型 , 所有特性曲线都可以分为五区:最低密度区(D-min)、趾区(The Toe)、直线区(Straight line)、肩区(The Soulder)和最高密度区(D-max) 。
1.最低密度区
又称无响应区 , 是胶片片基的密度和未曝光的卤化银显影后得到的密度 , 这个区的密度是衡定的 , 是特定胶片的特有性状 。
对于黑白片 , 这个区也被称为灰雾(Fog) , 指的是未经曝光而显影产生的净密度 。灰雾可以因为延长显影时间或提供显影温度而密度增加 , 显影剂的成份和pH值也会改变灰雾密度 。
在彩片只称为最低密度(D-min) , 而不称之为灰雾 。反转片的最低密度被定义胶片充分曝光和充分显影后的密度 , 因此位于曲线的右侧 。
2.趾区
又称欠曝光区、曝光不足区 。这个区曲线的斜率随等量增加的曝光而逐渐增加 , 换句话 , 当曝光量以等量增加时 , 密度的增量却是逐渐增加的 , 增加的幅度与曝光量增加不同步 。如果影像出现在这个区 , 那么影像的密度对比不能正确得到再现 , 导致影调失真 , 层次也因为对比小而表现为平淡 , 暗部缺乏细节 。
3.直线区
又称曝光正常区 。这个区曲线的斜率是相对恒定的 , 密度随曝光量对数值增大而等速增加 。这个区可以正确地反映影像的影调、细节、层次 , 因此 , 为了获得最佳影像效果 , 图像中所有重要的信息和细节都应放在这个区 。
4.肩区
又称过度曝光区 。这个区随曝光量增加 , 曲线的斜率逐渐减小 , 再增加曝光 , 密度不再增加 , 达到胶片的最大密度(D-max) 。影像出现在这个区也会因为对比小而影调失真 。这个区通常是由景物的高光区造成 , 所以往往造成高光部分没有细节 。曝光过度也造成颗粒变粗 。
5.最大密度区
这个区所有卤化银或者染料都已曝光 , 再增加曝光并不增加密度 , 这是一种胶片所能达到最大的密度 , 对于胶片 , D-max一般不会超过4.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