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简介,米芾为什么叫米南宫

米芾为什么叫米南宫
米芾在宋徽宗崇宁年间,做过“礼部员外郎”、“书画学博士” 。唐宋时对在礼部管文翰的官又称作“南宫舍人”,所以后世也称他为“米南宫” 。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 。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
米芾简介米芾简介
米芾(西元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居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 。官至礼部员外郎,礼部在唐、宋又称为「海宫舍人」,故世称「米南宫」,本名,四十一岁以后才改名为芾 。
米芾的书法,以广泛吸收前人的长处为基础,他曾叙述自己的学习过程说:
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不成 。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之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 。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笔行漆,而鼎铭妙古也;老焉 。其书壁以沉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大不取也 。
由此中可知米芾学者书法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 。他临摹的对象由唐代颜、柳、欧、褚上溯魏晋,更远追先秦咀楚文、石鼓文与鼎铭,其泛览博观、多方取资是前人所罕见的 。
米芾精通前人的笔法,因此当时有人嘲笑他是「集古字」 。但他在精熟古人笔法后,能扩充运用,成为自己的面目 。他曾说:「既老而始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可见其深知古人法度的重要 。所以在学古方面,米芾的功力无疑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而每一字的结体都是古人的,每一笔的笔法都是有来历,这也是由复古而变古的一个例证 。
米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吴人,祖籍太原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世号米颠 。书画自成一家 。精于鉴别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
生平
【米芾简介,米芾为什么叫米南宫】米芾(读音:mǐ fú ),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汉族,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初名黻,字元章 。外号很多: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淮阳外史,又有中岳外史、净名庵主、溪堂、无碍居士,晚年号米老 。米芾自称楚国氏之后(远祖为火正祝融、鬻熊),故自题偶作黻(芾)、楚国米黻(芾)、火正后人、鬻熊后人 。)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职武卫将军 。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 。
米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
初师当时某位秀才,后是欧阳洵、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又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 。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