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涉怎么读,王羲之远官帖什么意思

王羲之远官帖什么意思
王羲之《远宦帖》亦称《省别帖》,为《十七帖》丛帖第十五通尺牍 。草书,6行,53字 。王羲之在信中对周抚对家人的问候表示感谢,提及自己的妻子的情况时,对其病重非常担忧 。信中还问及陶侃家人和一些同僚的近况 。《远宦帖》用笔的来龙去脉交代得非常清晰,体现了王羲之草书线条的丰富性 。
远涉怎么读《远涉帖》,章草三行,二十七字,传晋王羲之摹诸葛亮书 。据《宣和书谱》著录,《远涉帖》曾入宋内府 。内容录入《太平御览》;元人王恽《玉堂嘉话》、《秋涧先生文集》,清高士奇《江村书画目》、李葆恂《海王村所见书画录》等均有著录 。曾经北宋苏轼、宋徽宗、元大名藏家及清孙承泽、翁方纲等收藏、过目、题跋 。

远涉怎么读,王羲之远官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远宦帖的帖文详解关于《远宦帖》中提到“武昌诸子亦多远宦”中的“武昌”之意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武昌”指陶侃而言 。陶侃(257年至332年)于其晚年,即330年(咸和五年)时镇守武昌,周抚即于是时至武昌,后迁建监巴东,刺史益州 。也正当庾亮、庾冀镇武昌之时 。右军于332年(咸和九年)参庾亮军事,时与周抚往还最密 。故此一书信当在其前后所致周抚者 。另一种观点是:“武昌诸子”是指在武昌的同僚 。“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这是怀念旧友的话语,意谓:当年在武昌庾亮征西府的同僚现在大多散于远处为官 。王羲之于公元334年(晋成帝咸和九年)赴武昌为征西府参军,当时同僚,有殷浩、孙绰、王兴之等 。周抚因于公元332年(咸和七年)失守襄阳奔武昌,正免官赋闲 。因此王羲之与周抚多交往 。
远涉怎么读,王羲之远官帖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王羲之的远宦帖原文释文
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 。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 。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 。余粗平安 。知足下情至 。[3]
大意
看到你另外来的信,问候起我家里的大大小小,甚为感谢 。大家多分散各地,感念你的挂念之情,陶武昌(陶侃)诸子亦多远在各地作官 。你同时亦多关怀,都常通信吗?我的老妻最近常病重,为了病危抢救常担忧 。其他人都大致平安 。非常感念您的情深意厚 。[4]
注解
【远涉怎么读,王羲之远官帖什么意思】《远宦帖》文中的“武昌”指陶侃,镇守武昌 。周抚之妹嫁与陶侃 。“老妇顷疾笃”的“老妇”是王羲之对妻子郗璇的称呼 。《省别帖》第二行末两字残泐,据《右军书记》所录帖文校勘为“昌诸”二字 。“念足下悬情”中的“悬情”,即惦念、牵挂的意思 。《诸从帖》有“音问不数,悬情”之句 。[5]
王羲之的柬书堂帖全文翻译原文:荷花想已残,处此过四夏,到彼亦屡,而独不见其盛时,是亦可讶,岂亦有缘耶?敝宇今岁植得千叶者数盆,亦便发花,相继不绝,今已开二十余枝矣,颇有可观,恨不与长者同赏 。相望虽不远,披对邈未可期,伏缺可胜怅惘耶!
翻译:荷花想来已经凋零了 。我在此地度过了四个夏天,到那里也有许多次了,却唯独不见荷花盛放之时,这实在令人惊讶,难道不也是有缘吗?我家今年种了好几盆千叶莲,也都相继不断地开了花,现在已经开了二十多枝了,十分值得观赏,可惜不能与您一起欣赏 。我们距离虽不遥远,相见却遥不可期,书信一封哪里能够排解惆怅呢?
【千叶】千叶莲,又名千瓣莲,指花瓣多的莲花 。佛教以此作为宝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