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白酒出现在什么时期 酒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假如我们去翻阅古史典籍就会发现 , 古人对酒的态度是暧昧的 , 一方面说多喝酒会误国 , 一方面却又写了无数关于酒的美谈 。古代有太多的皇帝和文人迷恋酒 。
比如东晋太元年间 , 嗜酒的孝武皇帝司马曜某天看到了彗星 , 他心里烦这个彗星 , 于是就举杯对着彗星说:彗星啊彗星 , 我劝你喝一杯酒吧 , 这世上哪里有万岁天子呢?
这是“杯酒劝长星”的典故 , 记载在南朝宋时 , 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撰的《世说新语·雅量》中 , 原文是这样的:
太元末 , 长星见 , 孝武心甚恶之 。夜 , 华林园中饮酒 , 举杯属星云:长星!劝尔一杯酒 , 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
如果我们仔细看的话 , 仿佛还能看出司马曜对生命的一丝哲理 , 但另一个重点是 , 他因为酒色而导致身体不好 , 但对彗星说话时仍然举着杯 , 这说明他对酒有着极深的迷恋 。
当然了 , 他后面被人用被子捂死 , 死于年轻力壮的年龄 , 咱们这里并不是考证历史人物 , 只说古人对酒的痴迷和态度 。
而一些文人更是对酒有着特殊的感情 , 仿佛喝酒是件极为雅致的事 。
比如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大诗人李白 , 他对酒的痴迷是我们从小学时就学过的 , 李白斗酒诗百篇也让后世的文人们心向往之 。
李白写酒的诗有很多 , 仿佛是酒给了他无数的灵感 , 比如在押东韵的五言律诗《赠崔秋浦三首·其二》中这样写:
吾爱崔秋浦 , 宛然陶令风 。门前五杨柳 , 井上二梧桐 。山鸟下厅事 , 檐花落酒中 。怀君未忍去 , 惆怅意无穷 。
这里他用了陶令的典故 , 也就是陶渊明 。他还羡慕陶渊明的乡下小田园生活呢 , 自己活得醉生梦死 。那么我们就会奇怪 , 这个酒究竟是怎么来的?
【中国最早的白酒出现在什么时期 酒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谁是第一个造酒人?有什么礼仪?古人对这个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一、关于造酒我们都知道 , 造酒有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食物剩余 , 不管是果子还是粮食 , 有了人吃不完的食物 , 人们才会去想到用这些吃不完的东西去酿造饮料 。
所以 , 酒不可能出现在远古时期的刀耕火种时代 , 只能是人类有聚集部落后 , 生产力提高 , 食物富裕后才能产生 ,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早在半坡文化遗址中 , 人们就发现了盛酒的陶罐 。距今已经有近七千年的历史 。
那么 , 我国古代第一个造酒的人是谁呢?这个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是有记载的 , 但人物并不能统一 , 但大部分记载的都是一个叫“仪狄”的人 。
最早的出处在汉代刘向抄录的《战国策·魏二·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 里面是这样说的: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酒酣 , 请鲁君举觞 。鲁君兴 , 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 , 进之禹 , 禹饮而甘之 。
说魏惠王魏婴在范台宴请各国诸侯 。酒兴正浓的时候 , 魏惠王向鲁共公敬酒 。
鲁共公站起身 , 离开自己的坐席 , 正色道:从前 , 舜的女儿仪狄擅长酿酒 , 酒味醇美 。仪狄把酒献给了禹 , 禹喝了之后也觉得味道醇美 。
这里说得明白 , 是大禹的时候 , 一个叫仪狄的女人造出了酒 , 而《世本》中则延续了这一说法:
仪狄始作酒醪 , 变五味 。少康作秫酒 。
我们看到 , 这里说的也是仪狄始作酒 。但他这里多了一个少康作秫酒 。
古人称高粱为秫 , 但在少康的时代 , 有没有高粱则还存疑 , 而且《世本》究竟是谁写的 , 什么年代写的都存疑 , 所以后世人多不引用里面所写 。
魏晋时期 , 史学家谯周编撰的《古史考》中同样说了仪狄作酒 , 全并没有记载少康作酒 , 里面是这样说的:
古有醴酪 , 禹时仪狄作酒 。
但后世人似乎对少康作酒更认同 , 关于少康作酒 , 最有名的记载当属曹操的乐府诗《短歌行》 , 里面有这样一句: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这里的这个杜康也是少康 , 可是曹操写的这个杜康是不是少康又存疑 , 有学者认为是汉朝的一个叫杜康的人 。但不管怎么说 , 太多古籍文献中都认为是仪狄作酒 。而笔者更愿意相信 , 这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 , 而是先有了无数代人在存放果子和粮食时发现了酒曲 , 然后出现了酒 , 后来经过了他们的改造 。至于为什么是他们 , 主要是他们有的是王 , 有的是王身边的大官 , 所以得以有笔墨记载下来 , 而那些普通的造酒人 , 则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 不为后世人所知 。
二、古代饮酒礼仪我国古代关于酒的记载非常早 , 《诗经·国风·郑风·叔于田》中这样写:
叔于狩 , 巷无饮酒 。岂无饮酒?不如叔也 。洵美且好 。
说我叔出门去打猎 , 巷里无人在饮酒 。真的没人在饮酒……
 既然出现得这么早 , 那相应的礼仪也会产生 , 特别是酒这种常用在祭祀的饮料 。在我国古代 , 任何事和物都在礼仪的规范之中 , 礼仪充斥着人们的任何一个方面 , 衣食住行 , 一举一动 , 无一不囊括在礼仪中 , 违反了礼仪可了不得 , 是会受到严重的惩罚的 , 古代时 , 什么场合喝什么酒 , 什么人喝什么酒 , 用什么喝 , 喝多少 , 这些都在规范之内 。
早在周朝时 , 就设立的专门的官职去掌握这些礼仪 。《周礼·天官冢宰·酒正/掌次》中记载:
酒正掌酒之政令 , 以式法授酒材凡祭祀……以法共五齐三酒 , 以实八尊 。大祭三贰 , 中祭再贰 , 小祭壹贰 , 皆有酌数 。唯齐酒不贰 , 皆有器量 。共宾客之礼酒 , 共后之致饮于宾客之礼医酏糟 , 皆使其士奉之 。凡王之燕饮酒 , 共其计 , 酒正奉之 。凡飨士、庶子 , 飨耆老、孤子 , 皆共其酒 , 无酌数 。
我们能看出来 , 这里说什么场合 , 用什么器皿 , 什么人给王送酒 , 喝多少都有规定 。而老人、孩子这些则不入礼仪规范 。
《周礼》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礼仪的全面著作 , 里面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 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近两千多年 。当然了 , 我们现在看来这有些迂腐和可笑 , 但这是古人对自己的规范 , 对于古礼 , 我们可以不去遵守 , 但不能不知道 。比如我们现在喝酒常常认为先干为敬是礼貌 , 但这其实并不对 , 在古代时 , 你先干并不是敬人 , 特别是跟老人在一起吃饭时 , 你先干是不尊老 。
西汉礼学家戴圣在《礼记·曲礼上》中记载:
侍饮于长者 , 酒进则起 , 拜受于尊所 。长者辞 , 少者反席而饮 。长者举未釂 , 少者不敢饮 。长者赐 , 少者、贱者不敢辞 。
意思是说你陪伴长者饮酒 , 看见长者将给自己斟酒就要赶快起立 , 走到放酒樽的地方拜受 。长者尚未举杯饮尽 , 少者不敢饮 。
所以我们看跟现在完全是相反的 , 现在动不动我先干了 , 你随意 , 这要在古代是会被鄙视的 , 这于礼仪不符 。当然了 , 我们是现代社会 , 古代的一些礼仪现在已经不再适合 , 可知道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坏处 , 另外我们为什么叫“礼仪之邦”?这些都是古人传下来的 , 我们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
说了酒的起源和礼仪后 , 咱们该说一下态度了 。
三、古人对酒的态度其实在唐代以前 , 人们有个相同的共识 , 那就是贪杯是会误国的 , 对此相应而生了一系列的禁酒令 , 事实上 , 禁酒令几乎贯穿了整个古代王朝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收录酒字时是这样解释的:
酒 , 就也 。所以就人性之善恶 。从水从酉 , 酉亦声 , 一曰造也 , 吉凶所造也 。古者仪狄做酒 , 禹尝之而美 , 遂疏仪狄 。
许慎在这里明显是参考了前面的记载 , 而且他这里说了一件奇怪的事儿 , 就是“禹尝之而美 , 遂疏仪狄” , 意思说禹喝了她献上来的酒后感觉很美味 , 然后就疏远了她 。这让人摸不着头脑 , 不明白禹这样做是干啥 , 其实这就是古人对酒的态度 。上面的《战国策·魏二·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中 , 前面说了禹喝了酒 , 但后面禹还说了话 , 是这样说的:
遂疏仪狄 , 绝旨酒 , 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
意思是说他因此就疏远了仪狄 , 戒绝了美酒 , 并且说后代一定有因为美酒而使国家灭亡的 。后世果然有因为贪酒而亡国的 。《尚书·周书·酒诰》中记载:
群饮 。汝勿佚 。尽执拘以归于周 , 予其杀 。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 , 乃湎于酒 , 勿庸杀之 , 姑惟教之 。有斯明享 , 乃不用我教辞 , 惟我一人弗恤弗蠲 , 乃事时同于杀 。
这段比较晦涩难懂 , 意思是说只要有人聚众饮酒 , 你不要放纵他们 , 要全部逮捕起来送到周京 , 我将杀掉他们 。殷商的辅臣百官酣乐在酒中 , 不用杀他们 , 暂且先教育他们 。有这样明显的劝戒 , 若还有人不遵从我的教令 , 我不会怜惜 , 不会赦免 , 处治这类人 , 同群聚饮酒者一样要杀 。
可见那时候的严格程度 , 到了西汉前期 , 司马迁在《史记·文帝本纪》中记载:
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 , 罚金四两 。
这里不让喝酒主要是西汉初立 , 怕生乱子 , 同时西汉初期太穷了 , 酒属于奢侈品 。到了汉景帝中元三年、东汉和帝永元十六年都曾下禁酒令 , 曹操也曾下禁酒令 。
再向后 , 禁酒不再那么多 , 大多都是因为闹饥荒而短暂的禁一下 。我们觉得李白那个豪饮劲 , 加上唐朝富裕 , 一定会发生禁酒 , 但其实唐朝时禁过三次 , 分别是乾元二年、建中元年和建中三年 , 无一例外的全是因为饥荒 , 而且也都是短禁 。宋朝完全没有禁过酒 , 随便喝 。到了元朝时 , 禁酒令特别厉害 , 一直到了清朝中期 , 禁酒令才彻底消失 。
到了现代 , 人们从以前的毫饮变成了现在的克制 , 人们也不会在酒席上死劝活劝 。酒从远古出现 , 到商周时期就已经全面流行并且制定了相关的礼仪 , 而不管造酒的第一人是谁 , 也不管具体出现在什么时候 , 我国古代造酒史都是独立发展进化的 , 并且得到了完整的传承 。这是一个文明古国特有的不断层文化史 。我们在这里说的虽然是酒 , 但又何尝不是我国古代王朝的变迁和进步史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