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的内容包括 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关于古代上的文景之治,可以说是非常的出名了,当时那个时期也是发生了很多事件 。可是很多人对于这个治世并不是很了解,而且发生的时期也不清楚 。只知道是汉朝的 。那么关于这个文景之治发生的内容以及这个治世的意义又是什么?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文景之治是什么时期
文景之治是指中国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文帝名刘恒(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年),是汉高祖刘bai邦的儿子,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179-前157年) 。
【文景之治的内容包括 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景帝名刘启(公元前188年-前141年),是文帝的儿子,在位十六年(公元前156-前141年) 。
汉朝在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执行与民歇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国家政治清明、经济进展,为西汉王朝的兴旺奠定了基础,古代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
2、文景之治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轻赋税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歇息”、“减轻刑罚”等政策 。
实行和气的民族政策
文帝对周边的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友好的政策,不轻易动兵,竭力维持相安的关系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进展,浮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
文景时,“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 。至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国家财政又上了新台阶 。国家财政实力如此雄厚,也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少见的 。
意义:
人民富足,社会安定 。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外,居官者以为姓号 。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仁义而后绌耻辱焉 。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 。”
经济进展,国家财政充实 。由于经济得到进展和繁荣,国家财政与建国初相比,浮现了天壤之别 。
3、文景之治的古代意义
一、农民负担大大减轻 。从汉高祖即位(公元前bai202年)到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前后共62年间,西汉王朝实行的是中国历史堪称典范的轻徭薄赋政策,农民的负担是最轻的 。
从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起,又延续免除全国田赋长达11年,在这期间,农民来自农业税的负担没有了,这在封建社会是绝无仅有的 。所以,西汉前期七十余年农民负担向来很轻是古代上公认的 。
二、人民富足,社会安定 。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外,居官者以为姓号 。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仁义而后绌耻辱焉 。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 。”
三、经济进展,国家财政充实 。由于经济得到进展和繁荣,国家财政与建国初相比,浮现了天壤之别 。如文景时,“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 。
至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国家财政又上了新台阶 。“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