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最后为什么不愿出战 白起为什么不带兵打赵国

说到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的名将白起,大家应该都知道,他的歼灭战可是打的非常厉害,而且还有人送绰号“人屠” 。他对打仗可是非常的精通,可是为何在长平之战之后秦王再次下令让白起出征赵国,可是白起宁死都不情愿 。这是如何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不得不说,白起有超乎常人的战略眼光 。长平之战后,赵国虽然惨败,对外却非常积极,以六座城池贿赂齐国,交好燕国和韩国,联合魏国和楚国共同抗秦 。对内则积极备战,赵国多悲歌之士,此时全国百姓同仇敌忾 。如果这时候秦朝再次发动进攻,无路可退的赵国,必定会背水第一次世界大战 。
可是,秦朝这时候也疲倦不堪,在兵力上、外交上、内政上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最正确的办法应该是“伺机徐图之” 。白起也说过不宜出战的理由,《史记》有记载:邯郸实未易攻也 。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 。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不可 。
这便是白起最厉害的地方,知道何时该进攻,何时该撤兵 。长平之战后,原来可以趁着赵国恐慌之时一举攻破邯郸,可是被秦王召回,已经贻误最佳战机 。再想灭赵国,只能等待新的机会 。之后的军队行动也验证了白起的远见,不论是王陵,还是王龁,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是依旧攻破不了邯郸城,最终还惨败收场 。
第一,赵国并没有因为长平之战而遭受到灭顶之灾 。在长平之战结束之后,燕国看到赵国战败,于是试图趁虚而入,想从赵国那里捞到一些好处 。所以,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的燕国开始攻打赵国 。但是,赵国虽然在长平之战当中元气大伤 。但是,赵国的实力仍然还是十分强劲的 。至少,还有大将廉颇的存在 。而狂妄的燕国也遭到了赵国的大将廉颇的迎头痛击,在燕赵之战当中,燕国战败 。而就在长平之战到燕赵之战这短短数年时间里,曾经受到重创的赵国就重新崛起,成为一个实力强盛的国家 。由此可见,赵国既然能够这么迅速的崛起,也说明了在长平之战当中,秦朝并没有给赵国带来灭顶之灾 。在赵国的都城邯郸城中,赵国仍然还有许多的军事 。那也就是说,本来白起就算是子长平之战过后,继续去攻打赵国,本来也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毕竟,赵国的实力也是摆在那里的,不管是赵国,还是廉颇,都是不容小觑的 。所以,这是在长平之战过后,战神白起不情愿再出战赵国的第一个真相
第二,当时的秦朝本来并不具备能够一口吞掉赵国的实力 。在长平之战后,白起取得了胜利 。其实,他也想乘胜追击,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 。但是秦朝的秦昭襄王却听信了一代名相范雎的话,让白起撤军 。而也就是这个撤军的决定,赋予了赵国恢复元气的时机 。原来秦军能提前几十年让赵国覆灭,但是这个决定却让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固然,本来就算白起能够攻下邯郸,本来也不一定能让赵国覆灭 。因为,赵国狡兔三窟,和其他的国家不一样,他的政治中心本来不只是有邯郸城一个而已 。赵国是一个南北跨度非常大的国家,就算没有了邯郸,赵国还有晋阳,就算连晋阳也没有了,那还有云中 。在长平之战当中,秦朝的军事摧毁的是赵国的晋阳板块,但是其他的两个板块本来没有受到遭到太多的打击 。特殊是以代郡为中心的云中板块,几乎没有遭受到任何的损失 。而在长平之战当中,秦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还是存在着巨大的损失的,毕竟这样一场战役,必然会消耗许多的人力和物力 。此时的秦朝,也没有多大的把握能够让赵国彻底覆灭 。
第三,白起不情愿打无把握的仗 。当时,长平之战秦军胜利,白起虽然为秦朝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也因为屠杀了太多的人,而背上了骂名 。同时,秦昭襄王也不如何领情 。等到后来,他再想让白起出战赵国的时候,本来已经太迟了,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 。此时的赵国,养精蓄锐,元气基本上已经恢复了 。对于一个将军来说,他必须要审时度势 。而白起自然是不情愿打没有把握的仗的 。但是,白起的坚持却成为了他最后死亡的一个因素 。不情愿出战的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了,从此再也没有出战的机会了 。
【白起最后为什么不愿出战 白起为什么不带兵打赵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