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明太祖吗 明朝第二个皇帝为什么是朱元璋的孙子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他是太子朱标的儿子,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 。那么到底是什么真相让皇太孙朱允炆成为了明朝的第二任皇帝,而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们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太子朱标的意外死亡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据说朱标“仁柔孝友”,品德高尚,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爱慕,也是皇位最理想的继承人 。史书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等上帝位时,对昔日的功臣大开杀戒,朝中众人怕引火烧身,不敢相劝 。这时候,太子朱标劝谏说:“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蔼 。”明太祖朱元璋不作声 。第二天有意把一条棘杖丢在地下,叫太子拿起 。太子面有难色,不敢去拿 。明太祖朱元璋说:“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这些刺都给去掉了,再交给你,岂不是好 。我杀了这些昔日的功臣,内部整理好了,你才干坐稳宝座 。”皇太子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意思是说有怎样的皇帝,就有怎样的臣民,明太祖朱元璋大怒,拿起椅子就朝他掼,并继续追打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太子朱标确实是个有德行之人,如果他能登基称帝,确是百姓之福啊 。
但是,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打算迁都北方,派朱标北巡陕西,考察当地民情地理 。朱标回来后却一病不起,第二年便去世了 。这时明太祖朱元璋已经65岁了,他老来丧子,极为悲痛 。而且因他还面临着一个难题,由于朱标的去世,那么该让谁来继承皇位 。
第二,朱允炆乖巧孝顺,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爱慕 。朱标的长子朱雄英很小便去世了 。朱允炆是朱标的次子,从小便十分乖巧孝顺 。我们有句古话叫作“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这句话用在朱允炆身上却不合适 。史书上有记载,朱标生病的时候,他便日夜守在床前,一刻也不离开 。朱允炆生于皇室,从小养尊处优,能做到这一点是十分不容易的 。而且朱标死后,他非常悲痛,茶饭不思,人也消瘦了很多,史书上说他哀毁骨立” 。此外,朱允炆对明太祖朱元璋也十分孝顺,平时有空,总是过来陪伴明太祖朱元璋,晚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十分看中孝道,自然爱慕这个乖巧孝顺的孙子 。
第三,明太祖朱元璋胆怯儿子们为了夺嫡,而兄弟相残 。明太祖朱元璋膝下一共有26个儿子,剩下的儿子能文能武的也有,挑选他们来继承皇位也是可以的,但是明太祖朱元璋犹豫了 。因为他胆怯要是儿子们知道自己要在他们中间重新挑选一人来继承皇位,那么26个儿子为了继承皇位,自然会暗中争斗,到时候兄弟相残,势必天下大乱 。历朝历代为了继承皇位而兄弟争杀的现象屡见不鲜,选谁来做接班人一下子成了难题 。
【朱元璋是明太祖吗 明朝第二个皇帝为什么是朱元璋的孙子】中国皇位继承制度上有种叫做嫡长子继承的制度 。有一天学士刘三吾向明太祖朱元璋建议,说朱允炆虽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个孙子,但他的哥哥朱雄英在很小的时候已经去世 。所以按照嫡长子制度来看,朱允炆是个最为合适的人选 。我向来觉的这个刘三吾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他要么是没有搞清嫡长子制度,要么就是故意偷换概念 。因为哥哥朱雄英死了,那么说朱允炆是朱标的嫡长子我个人认为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刘三吾由此建议让朱允炆来继承皇位,我觉得是站不住脚的 。理由很简单,因为当时朱标死的时候还只是太子,并非皇帝,所以不能让朱允炆来继承皇位 。如果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来说的话,继承太子最为合适的人选应该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个儿子秦愍王朱樉,他也是孝慈高皇后所出,朱标死后,他才是嫡长子,才是合法的继承人 。
刘三吾那胡说八道的建议,恰恰正中明太祖朱元璋的下怀,他也故意让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但是他仍然非常担忧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那么多儿子,个个能征善战,会服气年纪轻轻的侄子朱允炆登基当皇帝吗?有一件事情让他特殊担心朱允炆,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说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和儿孙们一起观礼,看到门前仪仗里的马匹,明太祖朱元璋便出了个对联的上句,说“风吹马尾千条线”,让儿孙们对下句,朱允炆极为聪慧,即将对出了下句,“雨打羊毛一片毡”,你看风对雨,吹对打,马尾对羊毛,千条线对一片毡,确实工整 。旁边的四子朱棣脱口而出,说“日照龙鳞万点金”,此句不仅工整,而且还有气概,绝非朱允炆所能比的 。一个是强势的叔叔和一个是柔弱的太孙,确实令明太祖朱元璋确实有些担心 。史书上还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临终的时候,还对朱允炆说“燕王不可不虑”,由此可见,明太祖朱元璋向来不放心自己那些儿子们,特殊是四子朱棣 。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
第四,分封诸王,帮助朱允炆登基扫除障碍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在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子全部封到各地当王呢?我觉得他有两个目的:一是让他们分驻边疆各地,帮助朱允炆一起维护明朝边境安全,确保大明繁荣稳定 。二是亲王封到各地,虽有自己三千人到一万九千人护卫军,但是明太祖朱元璋还明确的规定,说王府护卫军听王指挥,王府以外的封地军事不听诸王调遣,而且规定诸王一辈子不能出封地,否则格杀勿论,防止他们反叛皇帝 。
明太祖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们都分封在各地为王,但是他又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朝中出了奸佞之臣,欺负甚至反叛朱允炆,那该如何办?
第五,朝中有奸佞,诸王可以克制诸军,亲君侧 。明太祖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全分封各地后,只剩下朱允炆在京城孤苦伶仃,怕其势单力孤,受朝中大臣的欺负,故而在《祖训》当中又加了一条,规定“遇有大事,诸王可以克制诸军”,就是说诸王平时不能克制护卫军以外的军事,也不能出自己的封地,但是一旦朝中浮现了奸佞小人或是危险的事情,便可以克制军事,出封地入京平叛,清除小人 。但是明太祖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后来,燕王朱棣就是以“遇有大事,诸王可以克制诸军”为理由,打起了朝中有奸佞,我引兵入京帮忙清理为理由,在北京起兵反叛建文帝 。
明太祖朱元璋深谋远虑,做足了功课,终于将皇太孙朱允炆扶上了皇位 。却没想到,刚登基不久的建文帝,听信文臣之言,大力削藩,最后惹怒了燕王朱棣 。第二年,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两人一打便是四年,史称”靖难之役“ 。最后,朱棣取得天下,成为了大明的第三任皇帝,史称明成祖 。而建文帝在南京城破的那天起,便神秘失踪,再无音讯 。

    推荐阅读